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东郊社区:微协商实现大治理

发布时间:2022/7/1 | 作者: | 文章来源:屺亭街道东郊社区书记、主任 陈爱民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推进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宜兴市屺亭街道东郊社区结合本社区工作实际,将社区民主协商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尝试构建社区治理多元联动“微协商”治理机制,破解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一、聚焦:党建“布大局”,打造同质有机的社区治理“九宫格”
      1.梳理问题,精准“把脉”。东郊社区地处宜兴城乡结合部,由4个农村拆迁小区与5个商品房开发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4个农村拆迁小区占地99万平方米,8400套拆迁房,拆迁群众涉及近10个村,涉及拆迁群众1.6万人,商品房小区居民5千多人。社区区域大,范围广,人员杂,人口异质化严重。治理难度主要聚焦在:一是拆迁村民还不适应从“农民”到“市民”的观念转变,共治意识淡薄。二是社区群众文化多元,群众自治能力弱。三是社区居民需求日益提高,急需拓展多方共治渠道。
      2.聚焦党建,整合“重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效能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如何有效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的领导力和凝聚力?2013年在社区党总支部及五个村的基础之上成立了东郊社区党委。2018年起东郊股份合作社合并至社区党委,根据文化同质原则重组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20多名党员参与一个社区治理“小区块”,以九个党小组为核心的治理“小区块”构成同质有机的社区治理“九宫格”, 结成公共事务 “共治共享”的关系共同体,推进社区带村的“大党委”管理,突出社区党建“政治建设”与“社区治理”双职能,为推进民主共治“架桥铺轨”。

二、赋权:推进“微协商”,构建多元联动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民主协商是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微协商”机制,构建多元联动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积极践行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依照“党建引领、多边协商、群众共治”的工作思路,构建由“两委-党小组-网格员-议事代表-楼道长”多元联动的“微协商”工作机制,通过“问-议-决-行-评”等多边协商形式,赋权于民,构建社区共治的关系“共同体”。2018年社区两委决定对东郊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开展民主协商,历时六个月,入小区、入楼道、入户多轮多元协商,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做股东,还利于民、赋权于民。第一轮“广议聚焦”:围绕“股份合作制改革”议题,召开“两委”班子会、议事代表会、楼道居民代表会等多边座谈会,广听群众意见。实征集了如“出嫁女算不算股东”等30多条意见,最后聚焦“年终分红、身份界定和章程制定”三个协商核心问题。围绕“年终分红”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清产核资”小组,全面登记核验各类集体资产,及时公开“家底”,接受群众监督。并在议事会上集体表决通过《股份合作社收支报告》《年终分红基数确定方案》,充分获得村民理解与认同。第二轮“真议难点”。因对“出嫁女”等特殊人群是否可列为合作社股东有较大争议。社区组织专人对全村特殊人群进行排查登记,邀请村民推举代表参加议事会,通过“听意见、摆政策、亮依据”深入讨论,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根据有关文件施行的时间为界限,确认了2117名成员资格,形成了广泛共识。第三轮“精议运行”,广泛邀请村民对实施方案进行协商,重点讨论股权设置、合作社运行管理各项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理事监事制度等,确保方案具有可认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入户调查、村民大会等方式,选举产生股东代表,制定章程,推选组建村民理事会,规范透明落实行动方案,激发了群众的协商热情,推进了社区治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平性。

三、增能:提升“角色感”,形成共同愿景的社区治理“自组织”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农民从“分散村居”到“集中安居”需要一个角色转换过程,如何唤醒自在农民“社区是一家”的村民意识、“社区是我家”的居民意识和“社区靠大家”的市民意识,让不同生活背景的群众通过“微协商”机制形成共同愿景、自觉参与社区治理的“自组织”建设?
      1.扶弱“共济”,在共助共享中唤醒“村民意识”。为便于及时了解和有效解决社区的民生小事,深化民主治理,社区加强了对楼道长志愿者培训,通过“楼道微协商”的形式,及时关注、梳理和回应“毛细组织”的基层民生问题,让群众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感受到社区 “一家人”的温暖。如通过“楼道微协商”了解到: 拆迁小区东郊一期二期三期有很多“有房住”的空巢老人 “没饭吃”问题。社区“两委”班子牵头召开志愿者、企业主、网格员、楼道长等多边圆桌协商会,民主决议成立“东郊社区爱心配餐中心”,解决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自2016年10月9日成立“爱心配餐中心”以来,“中心”已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达6万人/次。为解决“楼道微协商”提交的“社区残疾人就业问题,社区残联专干对辖区内未就业残疾人进行调查摸底,同时成立50多的“残疾人之家”,开展辅助性就业指导,并让残障人士既可以得到日间照料,也可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有11名持证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2.安全“联动”,在共商共决中唤醒“居民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东郊社区不仅仅是“布置任务”,更多通过构建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多方联动的“防疫命运共同体”,围绕“防疫宣传、信息排摸、问题反映、制度规约、暖心服务”五大任务板块,通过“网格群”民主商议分工协作,形成了“志愿者”入户摸排、网格员网格宣传、楼道长指导居家观察、居民自觉参与防控、社区24小时执守、物业人员及时重点消杀,构建了“心连心”的“防控墙”,保障了安全。也提升了 “我责意识”,形成社区“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3.文明“公约”,在共创共建中唤醒“市民意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我们通过共商共议共约《文明自治公约》,构建以党委为核心、党群协商为方式,居委会为执行、居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书记热线”“楼道信箱”等层层收集问题,确定“大项目由社区牵头解决,小项目由小区自己解决,小问题由楼道大家解决”的分层分工执行。如文明“公约”的执行中,针对居民通过“网格群”反映“部分居民在绿化带内饲养家禽、乱扔垃圾、遛狗不栓绳,猫狗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问题,社区开展联动共治:一是相关居民代表、楼道长、网格员协调会“对策到位”,二是社区温馨提示“张贴到位”,三是楼道长“点对点”针对性地带公约书上门“告知到位”,四是联动社区民警城管“执法到位”,到位的协商共治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关切的环境治理、物业服务、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增强了群众的“市民意识”,使社区的建设更加和谐。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