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滨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滨湖
2021年度滨湖区村(社区)“书记(主任)项目”成果展示——特等奖篇

发布时间:2021/12/28 | 作者: | 文章来源:

★ 特等奖 ★

“水秀·記”老新村活化项目

河埒街道水秀社区

      水秀社区是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新村,房屋多为单位职工家舍和福利房,邻里之间相对熟悉。在2020年人口普查中分析数据发现租住户达到3282人占社区常驻人口的38.43%,邻里关系日渐疏离。为此,社区党委以“人在情境中”的理念开展社区营造,凝聚社区的力量,串起信任,延伸幸福,提升水秀社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开放性和参与性。以社区微更新为载体,开展居民自治共治,让社区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提升,在物理情境、文化、情感、包容、可持续、连续、共享、互动等方面共同创造,居民在此过程中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
      通过寻访记、影像记、声音记、美食记、档案记串联社区资源形成社区生活圈,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汇聚人气凝聚人心,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多个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环节,如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征询会,鼓励居民动手参与的共创活动,并通过友邻客厅培育居民自组织,推动居民共商共性需求、共绘规划蓝图、共评治理成效,激发社区基层活力。
      改变了社区公共事务居民不愿参与的现状,以社区微更新为载体做到让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吸引、发掘一批热爱社区、愿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居民,为社区培养一批居民骨干。关注居民作为主体的参与,发动社会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对一个社区的历史、体验和情感加以保护和回归,社区和居民之间,居民和居民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使社区居民共同营造可持续公共空间,增强社区凝聚力。

 

★ 特等奖 ★

“深耕·破土”

20年失管月秀东园“1+3”模式

推动居民意识重塑

 

河埒街道北桥社区


      月秀东园它位于湖滨路和建筑路交叉口,周围有繁华的溪南公馆商业街、高档小区蠡洲台和规划中的地铁5号线出入口。然而,与绝佳的地理位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由于开发商卷款跑路、居民家园意识长期涣散,导致小区失管近20年。“1+3”深耕治理模式,作为在月秀东园实施提炼出的工作方法,对于唤醒居民家园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1+3”的“1”即为1个治理主体,成立“一号议事团”,帮助居民凝聚组织意识。3月中旬开始,社区通过党支部先行宣传、有志居民自愿报名、热心居民挖掘发动等方法,于4月17日成立月秀东园“一号”议事团作为治理主体,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成为居民诉求的“发声筒”,为东园“深耕治理”奠定了基础。“1+3”的“3”即为通过居民自议、自筹、自管的三大自治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共治。第一步,通过“自议”,帮助居民形成协商意识;第二步,通过“自筹”,帮助居民树立责任意识;第三步,通过“自管”,帮助居民树立有序意识。通过1个治理主体和“自议、自筹、自管”的“1+3”深耕治理模式,在实现失管小区月秀东园环境改造的同时,社区也摸索出了一套居民自筹的流程机制,更加可喜的是,月秀东园的居民意识发生了巨大转变,共商共议、共治共享的家园意识已经在小区内生根、破土、发芽。
      下阶段,社区党委还将充分引导“一号”议事团在居民关注的重要公共议题里发挥好支持作用,让“深耕治理”的基础更加扎实,将月秀东园从失管20年的“治理短板小区”成长为家园意识浓厚的“治理样板小区”。


★ 特等奖 ★

“花”开三“段”,“汇”商四“法”

 

胡埭镇花汇苑社区

      花汇苑社区建成于2003年,是胡埭镇第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居民多为胡埭镇各个自然村拆迁而来,他们对于政府、社区信任度较高,但对于社区公共事务提意见、给建议的比较少。为此,今年社区以改造花汇苑一区广场为契机,寻找广泛动员居民的路径,鼓励居民按照需求,通过协商来进行广场建设规划(功能、布置、绿化、景观等)。社区搭建平台,应用一定的方法,让居民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议,有效提升自治能力,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协商机制,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主要做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居民动员阶段:利用群体分类、组织协同、搭建平台、分层引导等方法,三类群体,三种动员,分层引导,逐层击破。****化的让居民了解社区动态,参与社区事务。

     二是协商议事阶段:利用沉浸体验带来深度思考、利用程序规范打造协商模板、利用全龄参与平衡各方利益、利用循环讨论澄清焦点矛盾,通过四种方法,使得协商工作向好推进,从本质上改变了以往议事表面、无序、小众、一次性等问题。
      三是常态管理阶段:邀请社区相对空闲的老人和中年妇女加入“幸福益家人”志愿巡逻队,同时,在节假日,“花儿朵朵少年团”也会经常性的到乐龄驿站参加儿童议事会,作为社区实践的一份子,加入到社区建设中。
      通过一年“慢”且“有趣”的共商共建共治的过程,居民逐步有了将社区场景作为生活共同体的意识,居民开始对社区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 特等奖 ★

以“我俚‘丰’动”
率先破冰民房翻建乡愁难题  
——万丰社区以民房翻建
为重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马山街道万丰社区

      万丰社区隶属于马山街道,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最西南端,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下辖内闾、钱家2个自然村,65户村民,户籍人口241人。社区背山面水,然而房屋现状与周边山水环境不协调。有①房屋破败(共71幢,已翻建14幢,余57幢待翻建)②管线裸露(共47处)③巷道狭窄(7条村道仅1条可正常通车,通车不便,存在消防隐患)④屋前场地与道路存在较大落差(35幢存在此问题)等问题……老百姓的对于民房翻建的呼声很高,十分迫切。因此,万丰社区以问题需求为导向,采用“协商共议五步曲”,以社区民房翻建为主要议题,动员村民参与议事,实现“旧房新貌变形记”目标。
      为了顺利推进万丰社区民房翻建工作,经过“协商共议五步曲”过程,包括线上线下“双连环”、村民自主“选骨干”、多方恳谈“集民智”、村民决策“说了算”、实施过程“自监督”。根据结果导向,“协商共议五步曲”,赢得了村民信任,得到了社会赞同,促进了“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激发百姓当家作主的意识,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万丰社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民理念”。
      坚持民事民提,深入倾听村民呼声。
      坚持民事民议,广泛集中村民智慧。
      坚持民事民决,充分体现村民意愿。
      坚持民事民管,积极引导村民自治。
      “四民理念”,使村庄旧房翻新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有效开展。这不仅是社区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更是展现中国农村民主协商的一扇窗口。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