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培育“社区营造师” 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发布时间:2022/7/28 | 作者: | 文章来源:

      近年来,为破解新旧小区融合治理难题,溧阳市天目湖镇东陵社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提升群众感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导向,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多元整合,构建“四营”服务机制,孵化多层次“社区营造师”队伍,构建开放共享、和谐稳定的社区治理体制,全方位助力现代社区治理提档升级,努力打造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天目湖样本”。


完善组织架构,培育红蓝“营造师”团队

      根据社区治理服务实际需求,“营造师”分设红蓝两个团队。红色团队采取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遴选提名、居民代表会议表决等程序推选。基本做到每个小区、每个楼栋全覆盖,主要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矛盾调解、议事协商和宣传发动工作。蓝色团队则优先选聘回社区居住的离退休干部、新乡贤、驻区单位负责人、律师等,主要负责依托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引导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和支持社区治理。


明确功能定位,健全“四营”服务机制

      “营造师”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专业支撑、敢想敢干的优势,将群众关心的事项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健全“营造理念、营造氛围、营造项目、营造幸福”服务机制,以形成“营造师”品牌促服务、品牌惠民生的治理格局,让社区变得更有温度,让居民更能感受到温暖。通过蓝色团队对社区的深入调研,充分发掘社区的优势和不足,用发展的眼光和人人参与的理念,制定出社区营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座谈会,红色“营造师”深入小区、深入楼栋,组建楼栋微信群广泛宣传“营造师”理念,听取居民群众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及对未来社区发展的畅想,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营造师”们在收集民情、了解民意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抵制不正之风、指出不文明行为、劝导不良做法,倡导尊老爱幼、守法诚信、互帮互助、保护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营造文明乡风,带领广大群众共建美好幸福家园。
      “营造师”根据前期收集的群众建议,和社区充分沟通后,按项目类别分类实施。一是通过现有公共用房提升改造组建“一静一动”两种不同形式的议事点,创新“茶里九事”议事自治品牌(个人层面:心事家事邻里事、社会层面:往事故事新鲜事、国家层面:时事政事国家事),以茶为媒说事议事、协调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纠纷矛盾等,营造“议事协商”项目。二是通过“营造师”入户走访和调查了解社区困难群体的微心愿,获取政府和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支持,同时定期开展爱心慈善超市捐赠活动圆梦群众的微心愿来营造“助困帮扶”项目。如红色团队了解到社区内有100余名空巢独居老人存在吃饭难问题,由蓝色团队通过募集到的30余万元资金,改造出社区老年人的“如意小食堂”,为辖区内老年人解决了舌尖上的问题。三是充分发挥蓝色“营造师”的资源聚合作用,通过驻区单位共建、政府扶持、群众捐助等形式,募集社区治理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由红色“营造师”倾听民声、收集社情民意,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从解决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通过投票决定实事项目。截止目前共开展了老旧小区外立面翻新、道路硬化、健身设施安装、河道清淤、路灯亮化等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获得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整合全域资源,实现“三大转变”路径

      以培育“社区营造师”为抓手,整合社会资源为链接,全员参与为主体,全域服务为理念,广泛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并扩大“营造师”队伍覆盖面,通过“营造师”面对面地听取民声,用议事协商的方法,解决社区矛盾问题,让群众更多、更广泛地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真正做到让群众为自己“代言”。在“营造师”的引导下,社区的“红、黄、蓝”(红党建、黄管家、蓝精灵)三色志愿服务队人数也由30名增加到180余名,且常年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为老为小服务、孤寡老人探望等志愿服务。同时,健全“营造理念、营造氛围、营造项目、营造幸福”服务机制为核心,推动现代社区治理服务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水平持续提升,“营造师”项目实施以来,居民通过12345平台投诉社区治理服务方面的问题下降了90%以上,在天目湖镇对所辖村(社区)的年度考核中,东陵社区名列第一。努力实现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单向管理”向“人人参与”转变、“单打独斗”向“共治共享”转变的“三个转变”路径。


      “社区营造师”治理服务品牌获得了上级部门和党员群众的肯定与好评,荣获“溧阳市优秀社区治理品牌”、“常州市理论宣讲示范品牌”等荣誉,也多次登上“学习强国”、“交汇点”新闻。社区将进一步深化、细化、精准化地为“营造师”项目服务提供基础,形成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居民自治的良好局面。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