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跃龙社区:老旧小区换新颜 居民选出“好管家”

发布时间:2022/1/14 | 作者: | 文章来源:

      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街道跃龙社区江东广场是建成于1996年的商品房小区,曾经盛极一时。随着时代的变迁,设施老化、老小区停车难、乱堆放、邻里关系失调、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跃龙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融双促”发展模式。通过把牢党建“方向盘”,把握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推动居民由“靠组织引领”转向“抓自治发展”,描绘邻里自治的幸福画卷。


党社联动,邻里治理从“闭合型”转向“开放型”

      2021年年初,江东广场小区和其他老小区一样,面临诸多难题。没有物业,上一届业主委员会也宣布解散,居民迫切希望业委会换届选举改变这“一谭死水”。一是引入社团,点燃邻里治理“加速度”。跃龙社区党委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申报南通市民政局老小区环境治理公益项目,从小区最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和楼道安全入手,在项目进程中改善邻里关系、挖掘年轻骨干,培育业委会后备人选。二是需求导向,探索为民服务“新时尚”。邻里不断挖掘更广泛的居民需求,以“聊百家事、议百家忧”为主旨,打造“红色议事厅”,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将楼道堆放、“飞线充电”、停车难、消防通道占用等公共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大家聚在一起,把话摊开讲、把事说明白,通过群策群议寻求解决问题、促进小区发展更新的最优解。三是专业支援,传递治理理念“接力棒”。社区邀请辖区丽茵嘉园、丁香花园等已改造、换届成功的“经验者”现场说法,以身边一个个看得见的改变增进大家的信念。从大家“说”到大家“做”,从提意见到想对策,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在一场场“环境日”劳动中增进彼此理解,让全民参与的治理理念传遍每个角落。


多元合一,邻里治理从“传统化”转向“现代化”

      社区通过放权赋能,指导、鼓励居民议事,推动居民参与,组织居民评议,让社区“独奏”变居民“齐奏交响乐”,实现自治、共治。一是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城市病”。社区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发动邻里红管家定期对小区进行排查,形成问题清单,针对性制定“一小区一对策”,全面整治小区内“乱占道、乱停车、乱堆放、乱搭建、乱张贴、乱毁绿、乱拉线、乱倾倒、乱排污、乱遛犬”等问题。江东广场全年累计排查各类问题56个,完成整改56个,整改率100%。清理乱堆放4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近20吨。二是邻里包干,确保责任“无盲区”。社区充分发挥邻里居干铁脚板作用,将问题发现在邻里、办结在邻里。小区建立微信群,通过线上交流群和线下走访的形式,树立群体“主人翁”意识,让居民知道邻里自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小家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道理。三是双评机制,解锁长效“新密码”。针对楼道乱堆放、环境卫生、小广告等屡禁不止的问题,推行“双评机制”。居民每周为保洁人员评分,列入保洁员每月工资绩效,同时每季度由邻里居干、业委会成员、楼道长组成评议队,评选“最美楼道”,双向激励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小区业主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创新文明长效管理方法。


万众一心,邻里治理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老旧小区中的各项诉求,邻里通过提前介入、多方联动,化“零星人力”变“治理合力”。一是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以邻里听音、走访会谈、微信交流等形式,收集居民建议100余条。配套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业主委员会、邻里、共建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的“1+N”邻里红管家,共同研究商讨对策、推动问题解决。二是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自治。以文明实践为切入口,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和志愿服务,在互动服务的过程中,加深与居民的交流沟通,推进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坚持社区党委把方向、搭台子,把自主权、决定权交还给居民,让大家融入进来,献计献策、出人出力,化“被动”治理到“主动”自治。三是从“享受”服务到“提供”服务。推进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服务处和文化服务中心“三位一体”建设,实现载体融合、管理融合和服务融合,累计排定为民服务项目11个,累计服务居民1万余人次,从被服务的居民中转化志愿者320余人,培养骨干78人。以润物无声的效应,让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价值观“住进”百姓心中。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