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速递
江苏将打造“融治理”品牌群,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2/3/2 | 作者: | 文章来源:交汇点

      江苏有2.1万个城乡社区,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3月1日,记者从全省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未来全省将凝聚“五社联动”力量,打造“融治理”基层治理品牌群。
      按照部署,全省每万城镇常住人口要配备不少于18名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水平,改扩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美好和谐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探索“五社联动”,补齐资源要素

      “中央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纳入‘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这为社区治理开拓了新格局、搭建了新舞台。”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表示,“城乡社区治理”正在转入“基层治理现代化”新阶段,需要在省域、市域范围展开系统布局,推动改革实验。
      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内容多、项目散,如何把服务居民的事,做成专业的事?记者在南京市溧水区采访时看到,该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当“客服”,每月随机对250名老人进行电话回访,确保主管部门能及时抓取居家养老“点上”信息:承接服务的机构是否按时上门,老人满不满意,服务要不要拓展,“实时评价”把服务质量晒在阳光下。
      助医、助购、助餐、助洁……在溧水,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老人可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按需点单,各项服务在当地都有量化考核指标。凡是老人反馈有问题的,主管部门立即督促承接机构迅速补齐服务次数,并跟踪质量。
      当地还制定百分制评分法,给“银发餐桌”颁发“金、银、铜”流动奖牌,季度评比最后三名的机构会被通报。如今,金牌助餐点成了当地助餐机构争相争取的荣誉,在“银发餐桌”吃饭的老人李桂华说:“这个流动奖牌办法好,伙食质量提高了,吃得好,更长寿!”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服务,是过去各地普遍采用的“五社联动”机制。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今后全省将在更多维度拓展提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举办“五社联动”大赛、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激发治理活力。“五社”既是五个主体、也是五种要素,其中,社区为主导、社会组织为枢纽、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
      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更多“好帮手”。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是此次新强调的“两社”。今后,社区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在职党员和干部到社区报到。社会慈善资源是短板要素,未来要大力发展社区基金、建立社区基金会等,增强社区造血功能。


创新“融治理”,聚合力出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强调要打造江苏“融治理”品牌群,通过主体融合、机制融通、资源融聚、方式融汇,推动基层治理理念升级、系统集成、影响扩大。
      近两年,各地也在精品项目打磨上苦下功夫,探索“融治理”创新。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邻里节引燃了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高浪社区居民的热情,街道负责人现场向13位楼栋“微管家”现场颁发聘书。先期试点的114号楼栋打造的特色“环保楼道”,128号楼栋打造的“彩虹创意楼道”向居民们汇报了成果。两座原本十分陈旧的楼栋在6个月里,集结居民和社工的智慧,发生了质的蜕变,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入驻,探索楼栋自治小组制度,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来越强。”高浪社区书记王健表示,从邻里节到楼栋管家,都是为了激发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激情,实现“微自治”。
      融合,是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也是为了聚合力,因地制宜找到接地气的治理路径。南京市溧水区一座农家小院里,摆放着茶具和桌椅,还有满院高悬的大红灯笼,整个院子显得古朴而富有生机,这里是洪蓝街道无想寺社区“流动的茶馆”议事现场。
      “流动的茶馆”是一个非正式的村民小型议事会,流动于各个村落。在茶馆里,村民们开展汇聚家乡人、共饮家乡茶、共议家乡事、共叙家乡情等议事活动。去年以来,“流动的茶馆”共解决社区议题76个,聚焦乡村振兴、困难群体关怀、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
      居民议事小阵地,社区治理大舞台。茶馆模式也让更多基层治理方式动起来、活起来。洪蓝街道相继涌现出“乡邻有约”——以村规民约推动基层自治,“乡村种子”——乡土英才培养计划,“我是民星”——社区邻里文化支持项目、“小洪帽”——志愿服务项目等优秀项目,拓展了社区治理的广度与深度。
      会议透露,今后全省将融合多个职能部门政策,融聚资源,整合优化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各类资源配置,实现重心下移,将服务下沉到城乡社区、网格直至楼栋院落。在“融治理”总体框架下,各地将分层分类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基层治理创新成果,打造江苏基层“融治理”品牌群。


百姓“点单”政府“配菜”,打造“美好和谐社区”

      百姓“点单”、政府“配菜”,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服务在很多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民阅读声动东山、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金陵绝唱白局曲艺进社区……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新一届“美好社区”金点子提案大赛结果出炉,12支参赛队伍提出的微公益项目落地生根。其中,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院心青协承办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显示了高校学生的创意,“童年不同样”的提案深受评审青睐。
      找准“小切口”,助力“大民生”。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邹芒介绍,大赛以提案的形式把自主权交给居民,以微创投的形式,将金点子播撒到每个社区,“民事民提,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实现自我服务逻辑闭环。江宁区第七届公益创投微公益项目共征集需求104个,单个项目资金为0.5-1.5万元。当地还制定了一套资金和流程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群众真正得实惠,社区社会组织得发展。
      去年省级财政投入1.05亿元用于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完成316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建设总面积3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9亿元。今年全省还将改扩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优质平台、完善硬件设施,为“美好和谐社区”创建夯实基础。各级财政投入公益创投和购买服务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多。
      会议还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美好和谐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充满活力、宜居乐业”的美好幸福家园。每万城镇常住人口应配备社区社工不少于18人,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水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留住专业人才。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