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政权
土城社区“齐家”为老志愿服务项目

发布时间:2023/3/21 | 作者: | 文章来源:
背景
      宜兴市宜城街道土城社区成立于1992年3月,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有4200多户、12600多人,既是城中老社区,又是老人较多的人口密集型社区。人口多,尤其是老人多,对服务的需求就必然大。2019年10月,土城社区瞄准老人的各种需求,以辖区内的居民为主体,成立了“齐家”志愿团队,重点为老人提供无偿的精准服务,有效地破解了社区老人服务短缺的难题。“齐家”二字,其意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齐家”志愿团队就是想通过精准服务,“齐”社区这个大家庭。目前,“齐家”志愿团队已成为社区一支重要的服务力量,深受居民欢迎。

基本做法

全天候服务,为老人供需
      “齐家”志愿团队刚成立时,为老人服务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但随着与老人接触的增多,队员们发现,老人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仅靠一个固定的时间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例如帮助老人买菜买药、测量血压血糖、整理家务、理发等,许多老人的时间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齐家”志愿团队队长朱云仙与40多名队员商量后,决定打破固定时间,为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务:老人什么时候需要,服务就什么时候送上门。
      为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务,首先需要人员、时间作保证。“齐家”志愿团队的队员都是土城社区的居民,为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务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与便利条件。队员们大多数是“三有”队员: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时间。这“三有”是开展全天候服务的重要保证。队员成瑶是位“80后”年轻人,在团队里年龄最小。她为了给老人们义务理发,自己买了理发工具,特地到社区附近的一家美容美发店学习理发技术。从此,社区里的老人谁要理发,她随叫随到。负责给老人测量血压的队员汪平平,在社区门卫处设立了一个血压测量点,白天大部分时间守在点上接待老人,确保老人随时可测血压,其余时间则根据老人需要上门服务。
      “齐家”志愿团队还在社区设立了“学雷锋服务站”,每天轮流派两人值班,老人有什么事,只要来到“学雷锋服务站”就能“一站”解决。

靶向式服务,为老人解难
      在医疗上,靶向式治疗是指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病位点使用药物。在土城社区“齐家”志愿团队,他们的靶向式服务是指针对社区那些有特定困难的老人进行特定的服务。
      通过排查,“齐家”志愿团队将社区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老人列为靶向式服务对象,建立名册,就近指派队员开展服务。队员印燕萍定点服务的是一位身体不好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几乎每天都要上门看望她。2022年12月底,印燕萍感染新冠病毒,躺在家里不便出门。老人不见印燕萍上门来,就给印燕萍打电话,说需要买药了。躺在床上的印燕萍立即电话通知其他队员帮老人买药。在疫情严重期间,队长朱云仙不仅给她定点服务的老人们送药送口罩,还给一些特别困难的老人一日三餐送吃的。有些老人需要打疫苗,队员们不仅陪着老人去、陪着老人回,还留在老人家里观察老人是否有什么不适。全天候服务让老人们觉得队员们无时无刻不在自己身边,心里倍感温暖。

圆桌化服务,为老人排孤
      有些老人身体尚好,经济条件也不错,但由于缺乏亲人陪伴等原因,内心孤独。土城社区“齐家”志愿团队为这一部分老人量身定制的圆桌化服务,有效地为他们排解了内心的孤独,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乐趣。
      圆桌的“圆”字,寓有团圆之意。“齐家”志愿团队的队员们自己凑钱凑物,定期将这部分老人请出来围坐圆桌集体聚餐。这些老人大多数是在社区里生活了多年的老居民,彼此脸熟,只是平时缺少交流。“齐家”志愿团队的“圆桌”,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聚集交流的机会。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队员们做的糕点、包的馄饨、烧的菜粥,一片欢声笑语。每到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队员们带着礼品上门拜访老人,送上节日的问候。
      土城社区每个月第三周的星期五,有个“相约星期五”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成为老人们期盼的“相约”。“齐家”志愿团队利用这个固定的开放式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们在“相约”中享受服务。

成效与启示
      土城社区“齐家”志愿团队的为老服务,以其“精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拉长了社区养老服务中的短板,改善了社区养老的生态环境,实实在在地为老人们做到了“供需解难排孤”。二是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向善”氛围,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每到假期,许多学生积极报名,为社区居民做好事。如“齐家”志愿团队队长朱云仙的女儿周子鑫,从10多岁开始就跟着母亲服务老人,自“齐家”志愿团队成立后,她成为“编外队员”,一有空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融洽了邻里关系,许多原本不相来往的居民,通过服务增进了情感,增强了“社区大家庭”的意识。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