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区治理
鼓楼社区:旧改巷改并举 分忧解难并重

发布时间:2024/1/12 | 作者: | 文章来源:
      鼓楼社区地处仪征市中心区域。近10年来,鼓楼社区每年提炼一个主题,持续推动社区治理创新,鼓楼社区连续6年获“扬州市十佳社区”、1年获“扬州市明星社区”荣誉称号。2021-2022年,鼓楼社区有27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占全市两年改造总量的38%,总投资近2000万元,惠及居民1500多户。鼓楼社区坚持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增进民生福祉问题,坚持积极发挥社区治理在城市更新中的独特作用,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坚持把为政府分忧与为老百姓解难同时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辖区内有近100条主支巷道,部分街巷问题多次被创建办通报,成为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的难点和痛点。2023年以来,鼓楼社区承担市政府1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总投入近1000万),同时推动2条“问题”背街小巷微更新,探索“旧改巷改并举+自治共治融合发力+分忧解难并重”治理新模式。

精准议事,完善改造决策,提升群众参与度
      育能人、听民声、纳民意。利用“熟人社区”优势,以“摸排+自荐+推荐”的方式,挖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社区能人,组建“小巷管家”志愿队伍,通过“线上线下” 全覆盖的议事形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吾家吾巷”的规划,短短五天,就收集线上诉求68条,线下提议43条。
      建机制、议民事、解民忧。板凳会,集中议。针对普遍、共性问题集中商议。如针对七一巷杂物堆叠的卫生死角、乱栽乱种的小花圃,组织老巷居民们开展讨论,最终形成“清杂物、安栅栏、种花草”的决议。小立会,个别询。针对个性化诉求,深入实地看、当场议、立即办。如年事已高的李阿姨提出不愿装栅栏,立即联系施工方,商量出“装栅栏,开小门”的方案。

协同共建,协调多方关系,推动民生福祉全覆盖
      协同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改造的立新巷6号小区内有大、小违章铁皮棚6个,多为立新巷商铺后门延伸建筑,多年来老百姓苦不堪言。社区积极对接城管、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上述部门和各类利益方组建拆违临时工作小组,实施“联应联办”,经过线下6次实地勘察、8次线下议事、12次线上讨论反馈,最终将小区违章全部“零补偿”拆除,交还了全部公共空间。
      协同彰显背街小巷历史文化内涵。为打造特色街巷,社区联动市税务局志愿者、小巷居民,共同参与七一巷、染坊巷文化墙的创作,用特色彩绘捕捉市井文化,还原群体记忆,引发居民怀旧情愫,让新一代居民感受到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不断传承“七一文化”“染坊精神”,打造特色文化“网红打卡”新地标。

共治共享,健全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更新有效融合
      推行四级协同管理模式。即“网格+微网格+行动支部+物管会”四级协同管理。社区今年涉及改造的网格共3个,微网格12个、行动支部3个、成立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7个。网格长、微网格长利用专业社工特长,将社会工作法融入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改造小区行动支部、物管会利用人脉熟、环境熟、公信度高的优势,积极参与改造中各类矛盾协调,协助改造顺利推进。
      创新成立“街巷共享微基金”。资金由街巷居民自筹为主,主要用于民生微实事,开展街巷后期卫生整治、维护保养、主题家庭日等活动,让整治好的背街小巷成为社区活力新的增长点。

      问计于民,探索了以城市更新推动居民参与新路径。我们在满足共性诉求的基础上,围绕个别、特殊需求,不拘场地与时间,搭建“个别问题单独说”的立会议事平台,不断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整合资源,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新阵地和新成果。我们以“五联联动”为抓手,让共建单位从“给钱看”到“动手干”,居民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社会组织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作”,构建多方融合、共建共享的新局面。街区改造,推进了凝聚群众和社区高质量发展新实践。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微更新,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和城市文明程度。(戴卫平)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