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联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联播
广陵区:精准施策 建设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8/4/13 | 作者: | 文章来源:扬州市广陵区民政局
    近年来,扬州市广陵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开拓创新,积极实践,逐步建立起居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参与相结合,居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相衔接,特色项目与传统服务相融合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夯实保障体系,筑牢基层治理“四梁八柱”
   一是明方向,制定治理行动计划。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广陵区城乡社区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按照“优化社区宜居空间,完善社区多方治理,构建社区综合服务”三大板块,分年度、分项目逐步推进实施。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以任务清单为目标、以责任清单为保障,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考核科学评价,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为社区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二是强力量,深化社区人才培养。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标准,形成了一支本土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培训工作,参照事业单位招聘标准,公开招聘一批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青蓝结对、跟岗锻炼、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实施“社工人才成长行动”,全区社区工作者持证率达50%,为特色社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是搭平台,完善邻里中心建设。遵循“将****的空间留给居民活动,最小的场所用于社区办公”的理念,根据居民需求和社区实际,分层分类、因地制宜推进玺园、鼎园、龙头关等邻里中心建设,逐步形成 “一居一特”“一居多特”的社区格局。新建的扬子江邻里服务中心配备了餐饮、日间照料、儿童托管等便民服务项目,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紧盯改革穴位,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一是深化“三社联动”,搭建多方“共治”舞台。在全市率先启动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试点工作,成立区级和城区四个街道5家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吸纳社会组织会员262家、个人会员18个。通过居民自愿筹资成立全市首家古城琼花社区基金会,扩充了自我服务资源,成为整合社区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全区共有社会组织727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16.8个,54个项目获得省、市公益创投立项,获得立项资金225万元。
   二是加强社区协商,探索基层“善治”路径。鼓励城乡社区不断创新协商共治实践,着力完善以“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为步骤的“五议工作法”程序,全面推行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民主评议会等“四会”制度,不断丰富开放空间、民主议事日、圆桌议事会等自治形式,社区重大事务的民主协商和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有力促进协商成果的落地转化。
   三是推进志愿服务,构建“守望相助”互助机制。依托“社工+义工”“公益项目+志愿项目”“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的“3+3”联动服务机制,开展“社区营造”和“邻里守望”睦邻行动,凝聚社区公共精神。目前,全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984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7.8万人,邻里互助行动传递文明“正能量”。
   (三)推动特色建设,打造基层治理“广陵样本”
   一是立足专业化,推动“全科社工”落地生根。在玺园、鼎园等社区试点推行“全科社工+网格社工”服务模式,倡导“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工协同”错位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按照“居行自治,站司事务”的原则,明晰居委会和工作站职责,在具备条件的社区推广文昌花园和荷花池社区“居站分设”的经验,有效实现政社职能归位。
   二是立足规范化,推动“政社互动”有序发展。全面推行“两清单、一协议、双评估”,全区城乡社区双向评估落实率达100%、政社互动覆盖率100%。同时,精简社区创建达标、规范考核评议、清理证明事项、减少盖章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减轻基层社区负担,推动回归自治本位。
   三是立足网格化,推动“智慧社区”持续发展。城区社区全面推行网格服务,开放网格长账户553 个,录入人口信息 7.2万户、近20万人,累计办件量 2.5万件。不断完善以网格长为主体,社区民警、城管队伍、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为支撑,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为骨干的网格服务管理队伍,充分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2017年,该区总结提炼的社区网格化“3456”工作法被评为“江苏省现代民政创新成果”,探索建立了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有效促进社区管理“网格化”和居民服务“精准化”。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