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联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联播
淮安市淮阴区: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自治活力

发布时间:2021/1/8 | 作者: | 文章来源:

      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关乎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遵循和方向。为更好地激发基层村(居)自治活力,2020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村(居)“微自治”建设,以“党小组之家”带动党群活动常态化、基层治理网格化、为民服务一体化,切实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



      制定一套标准,推动创建“提质”。按照地缘、业缘、趣缘相近的划分原则,结合村民小组实际采取联合、优化设置党小组,明确“党小组之家”功能定位和党小组长职责,重点对“党小组之家”活动议程进行明确规范,做到流程可控、成效可评;有条件的村(居),可依托新技术、新媒体组建虚拟“党小组之家”。在党小组长、“五星党员户”住所或“红色物业”示范点设立活动阵地,按照一面党旗、一块标识牌、一扇初心墙、一组书报架、一个资料柜、一本民情日记的“六个一”标准进行打造,集中开展逐村考评、逐各验收,推动实体化运作、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已打造896个“党小组之家”。



      强化双向互动,推动治理“增效”。明确1名挂包镇(街道)领导或驻村干部担任监理员,要求村(居)“两委”成员至少挂钩联系1个“党小组之家”,强化工作指导和督导;党小组长就近联系3至10名党员,组内党员分别联系若干村(居)民代表或群众,鼓励“两代表一委员”或村(居)民代表、群众列席党小组活动,推动支部、党员、村(居)民代表、群众互联互动全覆盖;探索推行政治协商“委员+”民主决策模式,选派区级机关党小组与村(居)党小组结对共建,提升村(居)协商议事水平;开设“家事发布” “家话直说”“家长里短”等专栏,按月对“党小组之家”讨论事项进行发布,适时提请党群议事会和村(居)“两委”班子研究,放大“一组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各党小组共联系党员2586名、村(居)民代表3365名,围绕村级事务管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金点子”196个,参与化解矛盾纠纷817起。



      优化考评体系,推动发展“赋能”。坚持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并重,出台《“党小组之家”创建考核评价细则》,按绿色之家、橙色之家、红色之家、蓝色之家、金色之家五个类别明确创建标准和考评责任部门,聚力打造连点成线、示范成片的创业富民、民事调解、扶贫济困、村务协管、村企联动型等五型“党小组之家”,为镇(街道)党委政府推进基层治理发展蓄势聚能。采取党建督导、日常抽查等方式,对“党小组之家”运行质效以及党小组长履职实绩进行动态考评,年底由考评责任部门集中评选五型党小组,考评结果作为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评价依据。对考核不达标的“党小组之家”,责令所在村(居)党组织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及时免去党小组长职务,并对所在村(居)党组织书记进行提醒谈话,原则上不得推荐参加区级“和谐之星”评选。



      “党小组之家”在党员与群众之间架设一座“连心桥”,进一步涵养了“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的家文化,有效放大“一组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示范效应,推动基层组织生活更规范、协商议事更科学、党群关系更和谐、民主氛围更浓郁、乡村治理更高效,切实为全区乡村振兴提神聚气、增效赋能。相关做法先后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日报》头版、《党的生活》等宣传报道,入选《淮安改革案例》,美誉度和推广度得到显著提升。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