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社区治理创新】常熟市梅李镇探索“四位一体”治理模式激活村民自治“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18/12/14 | 作者: | 文章来源:
 

近年来,常熟市梅李镇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模式,以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结合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先行优势,把社会治理摆在更高战略位置去谋划和实施,在瞿巷村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新机制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自治事务民主有序、矛盾化解及时到位、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农村面貌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

一、实践背景

瞿巷村位于梅李镇西北部,东濒常熟港,南临沿江高速,西接张家港,北依长江,同南通隔江相望,水陆交通便捷。村域面积0.78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12个,共4081540人口,其中党员68人。2017年村级可用财力为6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31403元。

2017年“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梅李镇围绕瞿巷村在多年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村民自治经验,总结出了“一个核心组织+N个社会组织、一套总法+N套分法、一次大会+N次小会、1个总菜单+N个分菜单”的村民自治“1+N”工作法,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经验。

二、“1+N”工作法具体做法

(一)树好一个团队——着力解决党组织总揽全局、村民自治主体单一问题,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

1. 党引民治至微至显。制定三项清单,明确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打造“村干部网格管理网络图”,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实施党员“星级”管理制度。

2.村级经济严管严控。推进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启用村级资金收付监管系统,实现“独立核算、在线审核、分级审批、实时高效、全程监督”的村级集体资金银行联动监管新模式。

3.社会组织共商共策。以“三社联动”为载体 ,建立健全各类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妇女队伍、乡贤队伍、志愿者队伍在村务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4.农民百姓自治自理。积极探索“微自治”,推动民主自治向村民小组、小区延伸。整合各片区党员群众中的技能型人才,建立志愿服务分队,形成“有事大家议,有事大家办”的良好氛围。

(二)立好一批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实现自治管理制度化。

1.用好一份村规民约。深化以“四民主一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实践,制订启用《村规民约》,对村级老年保养金发放、违章搭建处置、村民福利待遇分配、村民义务、村民权利作基本规定,并逐年根据村级发展要求和年度计划进行补充修改。

2. 用活一套乡风民俗。弘扬特色历史文化,提炼总结出“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崇文重教、和睦共处,积极向上”的瞿巷村风。

3.用实一个调解平台。成立“国平书记工作室”,由瞿巷村书记邵国平及有威望有经验的退休党员、乡贤组成调解队,开设“专家门诊”,面对村民的各种“疑难杂症”,实行分类分级调解。

4.用巧一张治理网格。将“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基本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 三支队伍,提高管理和服务实效。

(三)开好一个大会,着力解决服务村民需求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民主协商广泛化。

1. 协商主体“大集合”。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发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社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当地户籍村民、非户籍村民代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有序参与村级事务,加强议事协商。

2. 民主议事“四步走”。创新设立村民议事会平台,制定《村民议事会议事规则》,明确“四步走”民主协商议事程序。

3. 全民监督“零缝隙”。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执行村民民主理财、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广泛推行点题审计、勤廉双述、群众评议制度。

(四)做好一本档案——着力解决村民自治联系不畅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统筹化。

1.家庭档案实现全员覆盖。动态更新基础情况,全面了解村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和流转信息,及时对接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村级老年保养金发放备案。

2.公共信息实现定期推送。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充分整合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养老、文化、党建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制定工作指南及便民服务“连心卡”,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3. 社情民意实现动态收集。坚持村民自治试点与舆论同步,利用“瞿巷村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设村民自治专栏,征求意见建议,发布自治动态,做好线上线下衔接跟进工作。

三、“1+N”工作法实践效果

(一)牢固党群关系的“黏合剂”。按照村庄区域布局划分成6个责任区域,明确“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 维护好各区域的日常管理。有个村民曾因养羊导致环境问题、邻里矛盾,通过网格作用的发挥,得到圆满处理,提升了村民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认同感。

(二)调解群众矛盾的“主阵地”。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宅基地、责任田、机动地、灌溉用水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1+N”工作法在其中充分发挥了“老娘舅”调解队作用。瞿巷村季家角宅基2年前就通过户代表会议进行商讨。村委会把其他村组的整改成效用PPT的形式放映给村民观看,并适时宣传整改的目的,经过多轮的拉锯和互动,整个村组积极配合参与设施建设的谋划和工作,使得整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催化剂”。1+N”工作法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既可以使村民自下而上的内生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更有利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乡村氛围。200210月,瞿巷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创建瞿巷农民公园的方案,这是村干部、包干党员在与百姓的长期交流过程中,对民情民意的一次积极回应。

(四)基层民主治理的“孵化室“。1+N工作法衍生出的村民议事会平台,为百姓提供了敢说话、敢管事的平台。2014年,瞿巷村先后召开村“两委”会议、全体党员大会等20多个会议,最终成功创建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先进单位。

(五)乡村文明风尚的“新窗口”。 截至目前,瞿巷村已完善和新增近30条《村规民约补充规定》,通过充分运用《村规民约》,使“1+N”工作法在激发群众“遇事找法、议事依规”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普遍增强。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目前,梅李镇正以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1+N”工作法,构建城乡社区新型治理架构,稳步提升协商共治的能力。

一、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路径。试点推行网格党建等创新举措,探索将基层党建、意识形态、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区治理现代化等工作融入基层网格,挖掘村民自治更深内涵。

二、进一步活化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包括绩效考核、流程管控、教育培训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提升网格化联动机制运行质效。

三、进一步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完成镇级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村级农村集体“三资”回头看,建成资源资产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全面启用“村务卡”,实现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开支全记录。

四、进一步优化镇村信息平台。继续完善联动指挥中

心现有软硬件设施,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智能化联动指挥中心。 钱卫定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