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云龙区走具有“徐州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治理之路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8/12/14 | 作者: | 文章来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人人参与共同治理,才能打造和谐幸福的居住环境。地处徐州主城核心的云龙区,从前新老社区并存、城市社区与农改社区并立,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老社区居民失根、新社区居民无根”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为政府筑基,为民生兜底,为百姓寻根!”作为苏北、苏中唯一一家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自 2015 年起,云龙区围绕“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主题,通过社区服务,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扶持、社区组织协助、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治理之路。

怎样治理?多元参与 共建共治
    “谁都想自己居住的环境好上加好,以前看到小区里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说想管,可是却师出无名,人家会说我算干啥的?”六中宿舍小区“楼栋自治理事会” 成员司春阳说,“楼栋自治理事会”给热心居民一个管理小区的名分。
    六中宿舍是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老旧小区,成立楼栋自治理事会前,小区没有物业,长期无人管理,房屋、道路破旧,治安环境复杂、公摊费用收缴困难、居民矛盾化解不及时等问题突出。
今年 3 月,晓光社区六中宿舍成立了楼栋自治理事会。理事会成员通过居民自荐、楼栋推荐、居民代表投票、楼栋公示的方式产生,党员占团队骨干的60%。针对社区环境整治的“老大难”问题,由“楼栋自治理事会”号召大家一起动手,让居民全程参与、讨论并决定如何解决问题。
    晓光社区党委书记朱清说:“通过‘楼栋自治理事会’这一平台,让楼栋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更容易得到居民的认同,原本难以解决的一些疑难杂症也可以迎刃而解。”原来,六中宿舍楼道没有灯,居民夜间上下楼很不安全,楼栋自治理事会成员便召集楼栋居民一起协商解决。楼道灯亮了,居民心暖了。参与协商的居民代表自豪地说:“‘楼栋自治理事会’把楼栋变成了大家庭,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咱们有了主心骨!”
    绿地北社区人口众多,需求多元,矛盾突出。在这里率先试点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构成了独特的“绿地北”模式,以此为标杆,基层协商民主已在全市基层社区普遍推广。绿地北社区还探索多元善治社区治理方式,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协商模式,在线下率先建立协商民主议事苑,组建了由社区两委班子、办事处分管领导、业主委员会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法律工作者、热爱社区工作的退休干部和协商对象在内的“7+X”议事团队,在线上成立了绿地北社区协商民主议事微信群,同步转播现场协商实况,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共商共议中来。
    自 2015 年 6 月至今,社区已先后召开 20 多次线下协商会,百余次线上议事讨论协商,解决了小区监控设备缺失、楼道内杂物堆积阻碍生命通道、小区“僵尸车”占用公共资源等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居民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区已探索形成了具有云龙特色的“五 + 五实现”社区协商民主模式。通过社区协商结合党组织、居民需求、互联网、多元主体及居民监督的形式,保证了社区协商过程的主导性、协商议题的民主性、协商方法的多样性、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协商成果的实效性。“五 + 五实现”社区协商民主模式和楼栋自治理事会参与社区治理已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
如何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提升全科社工专业技能
    “这两年小区改造得真不错,就是管理欠一点,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停车问题!”建国小区居民老姜在“家有爱车”俱乐部微信群里说。
    停车难是老旧小区居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兴隆社区主任张欣告诉记者,针对老旧小区管理无序问题,今年初,社区社会组织---兴隆社区心桥工作室申报了“凝聚共识, 助力解决老小区停车无序” 云龙区社区治理公益项目并获批,建国小区成立了“家有爱车”俱乐部,与社区、业委会一起协商解决停车难问题。根据协商意见,小区对业主车辆统计、按月收费,小区内部画线管理,道闸门安装蓝牙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缴费车辆,既拦截了外来车辆,又保障了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
    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政府购买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这是云龙区社区治理创新服务的又一大“法宝”。目前,云龙区共有社会组织 506家,成立区级和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9 家,孵化各类社会组织 136 家,形成以红色先锋、橙色温馨、黄色温暖、绿色希望、青色志愿、蓝色政法、紫色文体组成的七彩社会组织板块。
    自 2015 年至今,全区共有 162 家社会组织参加省、市、区创投项目,获得政府财政扶持资金 716 万元,在各街道和社区开展为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公益活动。
    为服务好社区工作,云龙区还打造了一支过硬的社工团队。自 2010 年起,云龙区在全市率先以公开招聘的形式为社区招聘了 167 名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年龄 38 岁以下的专职社工,使全区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从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全科社工实务技能大赛,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社工为民服务的本领在不断提升。”民祥园社区社工刘洁说。近年来,云龙区在全区推出“全科社工”服务新模式,开展了 12 期社工培训班,帮助“全科社工”熟练掌握67 项社区政务服务内容,鼓励社工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考试,举办全区全科社工实务技能大赛、社区治理与服务论坛、社工师考前培训、设立社工师事务所等,加快推进全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知识化、职业化、专业化。2018年一次性通过初级和中级社工师112名,通过职业水平资格考试的社工达到 185 名,持证上岗率全市第一。2018年全市社工技能大赛举办,云龙区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参赛的四名社工全部获全市十佳优秀社工称号。

根在何处? 基层党建   家风建设
    在实践区建设中,云龙区构建了“一核两圈”服务型社区治理生态圈,生态圈的核心就是社区基层党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工、社会组织、居民等共同组建了社区治理内部生态圈。同时,社区内外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被充分发动,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社区服务机制创新整合了社会资源,改变政府过去在社会治理中唱“独角戏”的现象,构建了社区治理的外部生态圈,云龙的社区真正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大家”。
    “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这是我们在基层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朱清告诉记者,六中宿舍楼栋自治理事会的 17 名党员主动 “亮身份”,激励党员作好表率,让群众有事能找到身边的党员,社区无法解决的由基层党委出面,利用协商民生、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如果将社区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这棵树的根在何处?“只有将 ‘家文化’根植社区,才能把‘小家’的正能量汇聚成社区‘大家’的正能量,营造邻里和谐守望互助的好氛围。”走进蝶梦社区的家风文化广场和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每一位居民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感受着家风文化的熏陶。
    蝶梦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元介绍,以“最美家庭”为主题,蝶梦社区打造了家风家训主题教育馆、睦邻最美家庭工作室、家风家训讲堂,挖掘出一大批敬老孝老、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典范,定期邀请高校教授、专家学者和最美家庭走上讲堂,与社区居民分享好家风精神,传颂好家风故事。
    作为苏中和苏北地区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先行者,云龙区将继续筑牢社区治理和服务根基,多元善治,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个幸福的社区“大家庭”,共建共治共享平安、美好、和谐、幸福的家园。(耿政  王德阳  袁龙旭)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