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旺社区探索“三三四”模式推进小区治理
发布时间:2024/11/22 | 作者: | 文章来源: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
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西旺社区位于洪蓝街道北部,紧邻溧水主城区,是洪蓝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辖区有4A级的天生桥景区以及洪蓝工业集中区,面积9平方公里,社区下辖自然村20个,目前已拆迁17个,安置房小区4个,商品房住宅小区4个,户籍人口3998人,常住人口约8000人。社区“两委”成员队伍共7人,党总支下设网格党支部6个,党员132名。
西旺社区党总支学习和借鉴“仙林经验”,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探索“三三四”模式,多方力量共同主导,解决安置房小区“三大难”问题,形成睦邻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健全自治组织体系。按照“组织引领、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理念,搭建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建立“6+X”党群议事会,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政法网格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组成6方常任代表,辖区商企、物业、部门以及党建共建单位参与议事,形成群众“微议”、小区“小议”、社区“广议”的议事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小区”。针对“停车充电难”,社区通过召开“6+X”党群议事会,实施凤凰名苑小区充电设施升级工作,在地下车库安装12组充电桩120个充电位,将地面7处公共区域改造为非机动车棚,安装10组充电桩100个充电位。及时加装喷淋系统。“充电桩+喷淋”室外消防组合,既方便居民随时便捷充电,又保障了人群密集区域的消防安全。
健全运行机制体系。坚持小区党支部和居民自治组织“双线联动”模式,推行定期会商、民主决策、联动治理的小区治理“三大机制”,同时将小区社会组织、“双报到”单位、区级相关职能部门等力量纳入联动体系,协同共管小区事务,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解决居民“晾晒难”问题,联合街道物业办、建管中心科学选择位置,在小区多个角落增设了便民晾衣架。凤凰名苑小区共安装公共晾衣架100个,受益居民400余户。
拓展居民休闲空间。按照各年龄段小区居民的活动需求,搭建小区资源共享平台。针对性升级打造健身、儿童游乐等休闲空间,完善休闲活动基础设施,增加居民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拓展精神涵养空间。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榜样宣讲、全民阅读、文艺汇演、象棋比赛等文化活动;邀请市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综治中心、洪蓝卫生院党支部等结对共建单位,开展普法宣传、反诈宣传、健康咨询、养生讲座等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
建立为民清单。采取“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群众点单”方式,定期召开小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网格员联合物业红管家开展不定期“扫楼式”的入户拜访,征集小区居民意见、建议30余条,制定《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逐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开展“红色代办”服务。让社区党员成为红色代办员,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切实解决居民问题。
落实惠民政策。为60周岁以上小区居民购买城乡居民保险,发放优秀学子升学奖励,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制度,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西旺社区党总支学习和借鉴“仙林经验”,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探索“三三四”模式,多方力量共同主导,解决安置房小区“三大难”问题,形成睦邻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健全三大体系架起邻里互动“连心桥”
健全党组织体系。西旺社区党总支接管安置房小区项目,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由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的物业党支部,建立由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区民警、党员业主、党员楼栋长等力量组成的小区物管会,开展“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自治组织体系。按照“组织引领、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理念,搭建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建立“6+X”党群议事会,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政法网格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组成6方常任代表,辖区商企、物业、部门以及党建共建单位参与议事,形成群众“微议”、小区“小议”、社区“广议”的议事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小区”。针对“停车充电难”,社区通过召开“6+X”党群议事会,实施凤凰名苑小区充电设施升级工作,在地下车库安装12组充电桩120个充电位,将地面7处公共区域改造为非机动车棚,安装10组充电桩100个充电位。及时加装喷淋系统。“充电桩+喷淋”室外消防组合,既方便居民随时便捷充电,又保障了人群密集区域的消防安全。
健全运行机制体系。坚持小区党支部和居民自治组织“双线联动”模式,推行定期会商、民主决策、联动治理的小区治理“三大机制”,同时将小区社会组织、“双报到”单位、区级相关职能部门等力量纳入联动体系,协同共管小区事务,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解决居民“晾晒难”问题,联合街道物业办、建管中心科学选择位置,在小区多个角落增设了便民晾衣架。凤凰名苑小区共安装公共晾衣架100个,受益居民400余户。
拓展三维空间搭建邻里交流“朋友圈”
拓展公共活动空间。对小区公众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建立议事厅、红色长廊、法治广场等活动阵地,以阵地为“支点”提升邻里交流的“维度”。拓展居民休闲空间。按照各年龄段小区居民的活动需求,搭建小区资源共享平台。针对性升级打造健身、儿童游乐等休闲空间,完善休闲活动基础设施,增加居民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拓展精神涵养空间。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榜样宣讲、全民阅读、文艺汇演、象棋比赛等文化活动;邀请市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综治中心、洪蓝卫生院党支部等结对共建单位,开展普法宣传、反诈宣传、健康咨询、养生讲座等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
推行四项举措画出邻里共治“同心圆”
举办文娱活动。结合小区居民多样化、层次化和个性化需求,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节点有重心、服务有队伍、活动有质效”为目标,统筹整合养老托小、便民服务、理论宣讲、体育健身、文化服务、慰问帮扶等志愿服务,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引导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为民清单。采取“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群众点单”方式,定期召开小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网格员联合物业红管家开展不定期“扫楼式”的入户拜访,征集小区居民意见、建议30余条,制定《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逐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开展“红色代办”服务。让社区党员成为红色代办员,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切实解决居民问题。
落实惠民政策。为60周岁以上小区居民购买城乡居民保险,发放优秀学子升学奖励,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制度,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