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看“好地方”扬州的社区“治”慧——扬州优秀社区工作法范例

发布时间:2023/1/28 | 作者: | 文章来源:



社区是居民群众的生活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扬州市各县(市、区)坚持立足本地社区实情,围绕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探索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大力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有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形成一批彰显特色、成效显著、广受居民好评的“社区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扬州市民政局组织编写《社区“治”慧——扬州市优秀社区工作法范例》一书,精选了2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进行系统总结,为全市各地进一步创新社区工作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典型示范。今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机制善治篇


社区治理的扬州典范——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工作法


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以“三字经”的形式浓缩提炼出“郑翔工作法”,即“抓党建、开新路;个性化、建支部;选代表、中心户;筑堡垒、形象树。抓服务、求贴心;温馨卡、便居民;一一零、拨就灵;托老所、笑盈盈。办报纸、吐心声;评议台、是非明;义工队、万家情;艺术团、织缤纷。抓创新、闪光点;跟时代、新观念;恳谈室、解疑难;家门口、展笑颜;错时制、透心甜。”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简单易行,让社区服务和管理更加“特色化、网格化、多元化、模块化、项目化、专业化”,是新时代社区工作的操作手册。


“五领五治”搭起基层治理“样板间”——邗江区双桥街道康乐社区工作法


近年来,邗江区双桥街道康乐社区积极探索政治为领、德治为先、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共治为魂的“五治融合”社区治理新模式,持续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2020年起,康乐社区聚焦“网格”这一最小单元,创新实施“五领五治”工作法,依靠网格革新,用现代化手段构筑起基层治理的坚实骨架、联通起基层社区的神经末梢、精细做好千万件民生小事,通力搭建起市域社会治理的“样板间”。


“党建四联”构筑社区治理共同体——经开区文汇街道梅苑社区工作法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汇街道梅苑社区近年来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自治为方向、以服务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积极探索“党建四联”新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不断提升组织力,构筑社区治理共同体。主要做法:党建平台联建,培育“红色基因”,注入政治能量“新动力”;党建微家联心,构建“红色通道”,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党建力量联盟,汇聚“红色资源”,绘就共建共治“同心圆”;党建群团联手,激活“红色细胞”,搭建社区文化“大舞台”。


“四位一体”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机制——邗江区竹西街道安平社区工作法


近年来,邗江区竹西街道安平社区坚持“党建工作为龙头,居民自治为基础,优化服务为抓手,文化自信为动力”,大力开展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该社区立足于居站体制改革,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四位一体”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即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重点、工作站为窗口、创益中心为支撑,多元参与、协同互动的新型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了彰显安平特色的社区发展路径。


“五金”描绘“金凤凰”品牌——景区梅岭街道凤凰桥社区工作法


景区梅岭街道凤凰桥社区党委和居委会通过“精力下沉、资源倾斜、全科社工、优化管理”等举措,深入探索“五金”工作法,打造“金凤凰”特色品牌,不断健全服务网格,充分激活社区资源,切实转变服务方式。主要做法:1.红色“金字塔”,强化社区治理党建引领;2.全科“金钥匙”,开启社区治理全网服务“两个探索”,夯实社区治理服务基础;3.助老“金拐杖”,创新社区嵌入养老模式;4.文化“金话筒”,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载体;5.公益“金丝带”,联接社会组织共治共建。


“六动”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景区梅岭街道便益门社区工作法


景区梅岭街道便益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将“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作为首要指导,精准定位,整合资源,积极探索“自治+共治”的工作模式,创新社区“六动网格工作法”,实现“网格连心、服务为本、自治为基、多元共治”的大格局。主要做法:1.组织发动,构建网格支部。2.示范带动,争做网格头雁。3.区域联动,共办网格实事。4.项目推动,升华网格服务。5.智能驱动,提升网格效能。


“德治体美”打造幸福家园——宝应县安宜镇莲花社区工作法


宝应县安宜镇莲花社区成立以来,结合宝应城南新城发展实际,以传承“莲花精神”为主线,以打造“宜居莲花、活力莲花、平安莲花、幸福莲花”为目标,紧抓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运用“德”“治”“体”“美”“四字”工作法,积极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推动社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主要做法:1.在“德”字上立标杆,润物无声。2.在“治”字上下功夫,共建共享。3.在“体”字上做文章,增添活力。4.在“美”字上动真格,风光无限。


5G”集聚社区治理新动能——仪征市真州镇鼓楼社区工作法


仪征市真州镇鼓楼社区近年来积极探索主题突出的社区工作法,每年确定一个工作法的实践主题,今年经过提炼,升级成新版社区工作法——5G工作法。5G工作法,指共治、共建、共育、共享、共融(“共”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为G)。共治,多元参与提升社区治理应急处置力;共建,志愿服务提升社区治理参与度;共育,社区精神提升社区治理文明度;共享,分级治理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共融,资源动员提升社区治理行动力。


“四田”模式描绘“田”园好风光——邗江区蒋王街道何桥社区工作法


邗江区蒋王街道何桥社区地处扬州城区西部,属于村居合一型社区。近年来,何桥社区充分借助创新农村基层试点契机,以田为纽带和载体,创新打造“四田”工作法,在城乡转型过程中更好地服务新市民。主要做法:打造菜地“实验田”——首创开心菜园,为千户农民留住乡愁;种好党建“示范田”——党员树形象,凝心聚力走好发展路;夯实网格“责任田”——力量“广动员”,推进网格化社区治理;播种文化“自留田”——宣传好政策,全方位提高居民素质。


服务精治篇


“三抓好三聚焦三打造”做实网格化服务——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工作法


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治理到门口、服务到家庭”的网格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打造社会管理服务亮点,认真践行“三抓好三聚焦三打造”网格化服务工作法,成功解决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障碍,推动社区建设登上了新的台阶。主要做法:“三抓好”——抓好团队、抓好项目、抓好链条;“三聚焦”——聚焦“老、小、困”;“三打造”——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社会组织建设品牌、全科社工效能品牌。


“一站四点”营造“步行5分钟服务圈”——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工作法


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过去仅有“一站”——社区邻里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弊端是造成社区治理与服务过于“中心化”,“中心”以外的小区(居民点)被“边缘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荷花池社区开始探索“一站四点”特色工作法,旨在利用网格化的基础,营造“步行5分钟服务圈”。主要做法:1.理念:精细治理+精准服务的治理服务。2.架构:“一站”指全科社工工作站,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点”指颐荷园、颐心园、颐乐园、颐惠园四个网络集成服务点。3.方法:空间营造+服务下沉+自治回归。


“一轴四维”构建社区养老新模式——高邮市高邮街道大淖社区工作法


高邮市高邮街道大淖社区有近万名老人,居家养老的比例在99.9%以上。为此,社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一轴四维”社区养老工作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老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模式,较好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让老年居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主要做法:所谓“一轴”指以居家养老为轴心,所谓“四维”指专项服务、医养结合、文化娱乐、社会关爱,“一轴”代表了服务对象的定位,“四维”囊括了四个方面的服务举措,由此构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区养老模式。


“余香驿站”拓宽幸福生活圈——江都区仙女镇禹王宫社区工作法


江都区仙女镇禹王宫社区依托“全人”服务理念,探索网状治理,创立“余香驿站工作法”,充分发挥守望相助、手有余香的精神,释放驿站功能与活力,为老街居民构建一公里幸福生活圈。主要做法:“先锋驿站”倡导党员先行,实现党员“有家可归”;“睦邻驿站”心系长者饱暖,满足老人“天天有饭点”;“康老驿站”着眼全民健康,为居民提供“身边医院·贴心护士”;“文化驿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年居民生活不空虚;“休闲驿站”吸引共同参与,满足居民“一块热闹点”;“温馨驿站”倾听社情民意,满足居民“心里踏实点”。


“网格小秘书”为群众排忧解难——仪征市真州镇胥浦家园社区工作法


为满足居民日益变化的生活需求,仪征市真州镇胥浦家园社区推出“网格小秘书”工作法,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居民、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以服务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区各项工作落实“跑腿”,为群众提供“万事帮”。主要做法:1.组建“网格小秘书”队伍;2.确立“网格小秘书”“五时”工作内容;3.健全“网格小秘书”管理机制。


“三微四一”解决百姓身边难题——邗江区新盛街道殷巷社区工作法


培育“微组织”、统筹“微资源”、激活“微自治”;开展“一站多点”实践,创新“一居多站、一站多点、一点多邻、一邻多情”的“四个一”社区工作法,打造社区基层站点……近年来,邗江区新盛街道殷巷社区将社区治理视角聚焦“三微四一”工作法,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居民,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主要做法:培优“微组织”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统筹“微资源”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激活“微自治”创新基层民主自治方式。


协商共治篇


“五字流程”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邗江区邗上街道兰庄社区工作法


居民参与自治标志着对社区的认同和关爱,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对社区内的利益分享,又能对社区内的责任承担。围绕“居民自治”这个关键词,邗江区邗上街道兰庄社区摸索了“提为先、议为形、定为基、做为重、评为果”的社区提案“五字流程”工作法。主要做法:1.提为先,体现以人为本;2.议为形,培育草根民主;3.定为基,实施分级处置;4.做为重,实现多元自治;5.评为果,增强提案影响。


“公分制”探索楼道自治模式——江都区仙女镇李坝社区工作法


江都区仙女镇李坝社区通过化小管理单位,探索“公分制”工作法,从楼道着眼,以小事入手,激发自治动力,唤醒邻里空间,着力打造“治理共同体”。主要做法:1.确立楼道自治“四公”流程,即楼道议题要公告、处理楼道事务的制度要公约、楼道事务的责任要公摊、楼道事务处理的成果要公认。2.保障楼道自治的“四分”技术,即楼道自治的路径要“分级推进”,楼道自治的内容要“分类处置”;楼道自治的主体要“分层培育”,楼道自治的过程要“分步施行”。


坐在“小板凳”上听民意、解民忧——宝应县安宜镇白田社区工作法


宝应县安宜镇白田社区以“党建引领+协商议事”为抓手,用好“协商议事会”平台,化民事、解民忧,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小板凳”议事一改以往民主协商的套路,在拉家常中出谋划策、集思广益,让每一个居民都有主人翁意识,不仅充分调动了居民的参与议事热情,且能够更清楚、更明白了解居民切实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主要做法:畅通渠道,搭建议事平台;共商共治,规范议事流程;跟踪落实,确保议事效果。


“四微四有”营造美好生活共同体——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工作法


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创新探索“四微四有”工作法,以“微党建、微民生、微文明、微文化”营造“有颜值、有安定、有温度、有故事”的美好生活共同体,提升社区服务深度和内涵,激活城市历史记忆,激发居民参与和价值认同,实现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具体做法:1.“四微四有”让老街换“新颜”,提升居民幸福感;2.“四微四有”让老街有了“烟火气”,提升居民获得感;3.“四微四有”让老街有了“新主人”,提升居民归属感。


“三联三拓”变“替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江都区仙女镇玉带社区工作法


近年来,江都区仙女镇玉带社区紧紧围绕“让社区更和谐、家庭更文明、居民更幸福”这一主线,积极探索“三联三拓”社区睦邻治理工作法,坚持区域化党建、楼院党员责任人、在职党员志愿者进社区模式,将睦邻点建设与全要素网格相结合,逐渐形成“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协商议事、共治共享”居民自治、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主要做法:党委联系支部,拓展党建新机制;党员联系网格,拓展服务新途径;议事联系项目,拓展培育新格局。(扬州日报)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