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康乐社区:“五领五治”工作法

发布时间:2022/12/14 | 作者: | 文章来源:

一、背景

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康乐社区位于扬州城市的核心区域,北隔文昌西路与扬州市委市政府相望;辖区面积0.55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3306户,总人口11108人,共有康乐新村、杨庄街坊、名门都汇等13个住宅小区,驻有省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扬州市中级法院、扬州市文旅局、扬州市人社局等24家机关事业单位。在长期的社区建设中,党建引领对社区治理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紧迫性。

一是治理“缺席”对党建引领有迫切需要。康乐社区位于扬州的城市中心,社区治理的工作起步早,高速城市化和居民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治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区治理、环境治理和秩序管理都给出了较高的要求,亟需一个坚强的核心发挥引领作用,形成社区治理的有形之手,强化社区治理的综合属性。

二是资源不足对党建驱动有迫切需要。在过去的时间里,治理的体系化不够明显,在治理过程中,资源配置常常以临时”、“突击性”的状态存在,特别是物业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需一个核心为社区治理凝聚力量,为居民提供精准的贴心服务。

三是机制“失灵”对党建覆盖有迫切需要。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不够明显,产生了区域资源凝聚力不足,产生了治理力量分配不均、治理体制不顺畅和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一个核心发挥统筹优势,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康乐社区积极探索政治为领、德治为先、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共治为魂的“五治融合”社区治理新模式,持续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2020,康乐社区聚焦“网格”这一最小单元,创新实施“五领五治”工作法,依靠网格革新,用现代化手段构筑起基层治理的坚实骨架、联通起基层社区的神经末梢、精细做好千万件民生小事,通力搭建起市域社会治理的“样板间”。

“五领”凝聚强大的“红色活力”

1、抓组织引领,织密多元联动的治理体系

一是组织建设纵贯到底。按照“社区抓网格、网格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治理模式,构建起“社区党委—红色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各类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动员辖区130名红盟党员、志愿者争当兼职网格员,开展“红盟微网格、奉献双岗位”活动,织密起一张联防联控网,成为联防联控中最“硬核”力量,顺利通过了国务院联防联控第七工作指导组的检查。二是网格支部科学设置。以现有网格为基础,遵循“地域相邻、便于管理、人数适中”的原则,合理规划网格党支部设置,在9个网格中设立5个网格党支部,6个党小组。按照“双网融合”的工作要求,通过组织引领作用,凝聚网格党员、居民骨干多方力量,让网格成为社区治理的第一阵地。

2、抓队伍引领,调动多方参与的治理力量

一是配强网格服务队伍。不断深化“先锋管家”服务模式,在9个网格内配备“一长五员”,“一长”即网格长,由社区专职社工担任,“五员”即街道机关下派人员、警务人员、城管队员、热心党员、红盟会员等网格服务“先锋五员”,以核心力量带动“治理同心圆”,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二是激发社团队伍潜能。持续放大“康乐艺术团”“春之韵诗社”“康乐好人义工协会”等品牌社团影响力。今年康乐艺术团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群众“百千万”工程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的荣誉称号,康乐好人义工协会成功实施“红色公益O2O”项目和承接区公益创投项目“为梦出发,共享阳光”精神残疾社区融入计划,推动社区服务由精细化转变。三是“红色队伍”担当作为。推出“微集市”、“微学堂”、“微舞台”、“微服队”、“微智慧”等系列“微服务”品牌,以微聚全。通过党员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挥,项目化运作的党建项目“红色公益O2O”,培植一批“政治意识、服务精神、干事能力”在群众当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在疫情期间、社区治理、网格服务等方面担当作为。

3、抓阵地引领,打造多域布局的治理阵地

一是筑强“红色物业”。通过“红色物业会客厅”、“红色物业邀约议事会”等五大服务功能,全面推行“五心服务工作法”。今年8月康乐物业受邀参加市委组织部召开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就“红色物业”的典型经验做汇报,此外,康乐物业党支部也被评为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二是点亮“红色基点”。建成“红色网格工作室”、“红色基点”、“红盟微家”等网格“微堡垒”12个,运用“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树立小典型、化解小纠纷”的“五小工作法”走进群众,让居民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三是提优“指挥中心”。健全社区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提档升级“微邻里”网格化服务系统和“康乐网格可视化管理云平台”,聘请288名居民骨干,组建了网格党小组长、楼栋长、保洁员、治安员、物管员、调解员“两长四员”网络架构,推动辖区9个网格、3521户居民、480户沿街商户全部“上网”,实现了“一户一档”大数据收集,为社区治理决策提供了精准保障。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

4、抓活动引领,构建多点开花的治理载体

一是自治活动得人心。营造“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治理氛围,持续放大武庄8号楼群自管模式影响力,实施“自治雁阵”计划,开展“联合接访日”、“共享花园”、“垃圾分类”、“清爽家园”等活动。二是共治活动聚人心。培树“联合接访日”品牌,构建“3311”工作机制(社区、物业、业委会+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调解员),按照日常接访和联合接访两种方式,实现接待—受理—流转—处理—反馈—办结—回复的全流程闭合回路,推动互联互通互动,共享共建共用,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志愿活动暖人心。以“三社联动”为工作机制,利用专业工作方法,实行菜单式志愿服务活动,运用“康乐好人”示范效应,广泛吸纳一批党员、居民志愿者。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慰劳助残、文艺演出、邻里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

5、抓制度引领,实施多管齐下的治理机制

一是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法治宣传融入社区邻里,打造法律咨询公益阵地“律师工作室”,邀请知名律师坐班答疑,培育“法律明白人”27人、“学法中心户”18户,为居民提供最贴近的法律服务和法治教育,让法治融入百姓生活。二是让专业服务春风化雨。深入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互动机制,项目化运作“红色公益O2O”、“为梦出发,共享阳光”精神残疾社区融入计划、社区协商民主培育工程等项目,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三是让民事民议顺理成章。针对老旧小区特点,进一步完善“民生茶馆”议事机制,发挥“五字流程”工作法效能,将组织建设、事务管理、小区规划等事项列入民主协商内容,分层分级进行民主协商议事,让协商的议题群众知晓、协商的过程群众明了、协商的结果群众清楚,逐步夯实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

“五治”打造高质量幸福家园

1、政治领航以党建工程引领社区治理以民为本

充分发挥政治的统领作用,把基层党建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建带社建”,更好彰显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

党建基础工作强而实。社区党委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每年与街道党工委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切实履行好抓党建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依托社区现有215名党员,设立9个党支部,划分9个党员服务责任区,建立党建睦邻点23个。健全完善理论学习和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要求,规范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示范作用全而实。积极开展“我是党员、我做模范、我当先锋”承诺践诺活动,立足自身能力提出个性承诺内容。落实党员干部“三访”制度,利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建立“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和党组织接单”的服务流程,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

党风廉政建设细而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社区党委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经常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性、党纪教育。组织社区两委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动员党员居民写廉语、读廉文、观廉片,营造大家一起讲廉思廉守廉的崇廉尚洁氛围。细化完善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工作,拓展社区网上居委会、社区论坛等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2、德治导航,以价值追求促进社区治理春风化雨

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引导社会风气和凝聚社会人心的重要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有效破解社区治理中法律手段太硬、说服教育太软、行政措施太难等难题,着力形成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浓郁社会氛围。

“康乐好人”培塑好人文化。提档升级“康乐好人一条街”,以“康乐好人”为典型示范,开展“十佳好邻居”“十佳好住户”“十佳网格明星”评选,集中宣传展示社区道德建设先进模范典型人物事迹,播撒“康乐好人”精神,形成“人人推好人、人人敬好人、人人赞好人、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人”的“五好”氛围,持续打造康乐好人精品文化。

“双晒双做”培植家风文化。大力开展“晒家风,做最美家庭;晒金宝,做最美邻居”的“双晒双做”主题家风文化活动,设立“和谐”“尚行”“厚德”榜,打造家风文化长廊,建设家风文化墙,编写《家风家训读本》,激发蕴藏在居民群众心底“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情感和传统认知,不断促进良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

“一栋一特”培育楼栋文化。致力为居民营造温馨和谐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特色楼栋文化建设,根据每栋居民楼住户特点、工作特色、典型特征,以居民每天进出的单元楼道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孝老爱亲楼”“绿色环保楼”“邻里互助楼”“书香楼”“法治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楼”等各具特色的楼栋文化阵地,持之以恒促进邻里之间情感沟通、和睦相处,不断增强居民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

3、法治护航,以法之必行保障社区治理规范有序

严格将法治作为社区治理的必然遵循,推动法律成为建立和维护社区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准绳,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切实把社区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法治教育全覆盖。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法治宣传教育,一方面利用微信群、QQ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普法宣传和有奖问答活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法治学校、法律图书角、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根据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编演多姿多彩接地气的法治情景剧、舞蹈、相声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努力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走进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居民。

法治要求真落实。积极推进政社分开,制定社区公共服务目录清单,明确民政、低保、残联、市容、环保、安全等工作社区法定职责和协助事项。深化落实党务、政务公开,规范完善居民公约、民情恳谈、小区自治、述职述廉等制度,提升社区工作公信力。充分发挥网格信息员职能,深入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手情况,为职能部门及时精准打击提供信息支撑,做到未动先知、有的放矢,扎实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服务高品质。以社区法治工作室为龙头,整合法治专门队伍、法律志愿者、社会知名人士等力量,积极推进平安法治志愿者工作站、杨庄警务室、调解室、武捍东工作室等站点建设,开展“一月一走访、一月一宣讲、一月一服务、一月一宣传”等“1+1”活动,打造“十分钟法律服务圈”,提供法治宣传教育、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零距离优质法律服务。

4、自治续航,以基层民主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创新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拓宽居民参与自治平台,提高居民自治工作效率,保障居民对自治范围内事务当家作主的权利,以自治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社区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民生茶馆”——分层级民主议事。建立“康乐民生茶馆”制度,将组织建设、事务管理、服务小区发展建设规划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事项列入民主协商内容,根据事件性质、涉及群众数量、影响力大小等实际情况,区分社区、小组、个人三个层级,严格履行提出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决策实施、公示公开等程序,构建以会议协商为主,以个别走访、约请面谈、听证会、质询会等恳谈协商以及书面协商、网上协商等为辅,分层民主协商议事机制,真正实现协商的议题群众知晓、协商的过程群众明了、协商的结果群众清楚。

“五字”流程——形成民意落实闭环。以“听”字为前提,综合运用网格走访、民情联系卡、热线电话、民情采集箱等渠道,倾听收集群众声音。以“议、决”为核心,由社区党委牵头,通过心连心治理联席会、圆桌议事会、乐邻面对面,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进行民主协商。以“做”字为根本,对议、决事项落实到位,立行立改、立决立行,提高社区服务的实效。以“评”字为关键,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社区一切工作好坏的最根本标准,注重跟踪评议,切实做到大事小情让居民参与、请居民监督、由居民评判。

武庄8号楼群自管会——楼群自治的“扬州样本”。破解无配套物管老小区管理难题,成立武庄8号楼群自管会,构建以1个党支部为核心,以X名社区党员、先进典型、知名人士、文艺团队等骨干力量为突破口,吸引N户广大居民群众走出家门组团自治的“1+X×N”自管模式,实现老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自管领头人杨杏芝编写的《康乐社区武庄8号楼群自管志》更是被民政部向全国推广。

5、共治远航,以多元参与推动社区治理行稳致远

充分撬动社区内普通大众、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各方社会资源,培育社区公共精神,搭建民主、高效、协同的社区治理参与平台,打造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多主体、开放式社区治理氛围,推动社区治理稳步深化发展。

聚驻地单位专业合力。充分利用辖区内驻地单位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面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法律维权服务,形成了社区与驻地单位“公共事务联建、社区服务联办、和谐社区联创”的互惠共赢局面。

增社会组织公益活力。以“三社联动”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街道“新天地社团党建孵化基地”和“康乐公益坊”,培育发展康乐好人义工联盟等8个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15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登记注册1058名志愿者,建立“社工带义工、义工助社工”服务方式,深入实施便民惠民类、志愿服务类、自治共管类、创业类等公益微项目,有效帮助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困难。

挖非公企业服务潜力。社区党委牵头,建立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物业管理企业进驻老旧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联合叶红足艺为社区鳏寡孤独老人提供免费修脚服务,发动金伯利口腔医院深入社区举办关爱口腔知识专题讲座,鼓励原乐天玛特超市开展困难群体节日集中慰问活动,有效动员、凝聚和引导分散的非公企业主动融入社区、更好服务居民。

成效

政治明方向,德治树新风,法治促规范,自治增动力,共治铸和谐。康乐社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打造高质量幸福家园目标,从基层基础做起,积极探索政治为领、德治为先、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共治为魂的“五治”融合社区治理新模式,致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妇女健身示范站点”“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评析:

“五领五治”在于“五个坚持”

康乐社区“五领五治”工作法,在研究和实践中实现了城市社区治理理念、机制、方法、效果的全面创新,深入有效地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现有体制下从管理向治理升级的有益探索。归纳起来,“五领五治”工作法的成功,在于以下“五个坚持”: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保障。康乐社区在推进社区治理的工作中,网格党建发挥着强大的引领作用,社区不再单纯地抓党建、做党建,而是把党建工作体现在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通过网格党组织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实现了社区党建的精细化发展、红盟党建的实体发展,初步形成了互助互信、融合发展、责任共负的紧密型“党建共同体”,为社区治理现代化凝聚了强大的“红色活力”。

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追求。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社区治理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五领五治”工作法展现出的多方面社会治理创新,最关键的起点在于提出了“做群众需要的事,做事让群众满意”的核心理念,它标志着社区治理理念从过去那种偏重于政府本位的管制控制思维,转变到了民众本位的协同治理思路上来,从被动地响应诉求和维稳转变到主动改善民生、完善服务、疏导诉求渠道等治理理念上来。从而才有了相应在治理架构、方式等多个层面的系列创新举措。有了这样的理念,社区才能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通过红色网格、红色管家、红盟单位等党建主体,拓宽为民服务的渠道,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治理现代化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打造群众满意的“红色治理综合体”。

坚持把创新治理作为重要路径。具体内容各异的社会治理创新,其初始动力都来自于治理理念的更新。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引入现代创新治理手段尤为必要,红色网格的形成贯通了治理体系,各类资源、信息和服务能够直接传递给群众。协商议事会制度的建立,使得停车难、物业收费难等“棘手”问题得以缓解,社区、物业和业委会的工作得以盘活,群众在难题中更容易达成同向共识和共赢多赢。

坚持把强化居民自治作为有效形式。推进社区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使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的有效形式。有了有效的社区自治,很多事务就不再需要行政手段和司法程序等公权力的干预,而可以通过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民主协商和合作处理来解决。推进和实现城市社区自治,是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领五治”工作法把居民自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以自治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社区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正在向“涉及民生的事让居民自己管、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做”的方向逐步完善和发展。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关键支撑。推行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发挥组织、法治、和群众基础等多重优势,对各类治理主体需规范治理制度。同时,需加强治理工作中的资金保障,对最基层的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把基础打得更牢、更扎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