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乡村治理的“常州创新”

发布时间:2021/4/6 | 作者: | 文章来源:

      2020年,面对“何以为家”的时代之问,常州交出“温暖答卷”: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连续4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溧阳市成功探索“村改居”治理模式;新北区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试点以“美丽乡村+”理念创新农村社区治理……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常州积极展开探索,以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为契机,构建“五城五化”社会治理“常州模式”,把制度优势更好转换为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奋力书写“中国之治”的常州答卷。


从党建引领到“各显其能”  把机制建在乡情民心上

      在常州602个农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有入选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的“百姓议事堂”,有被广为复制的纠纷调解模式“民生茶社”,还有重新凝聚“牢骚党员”“失联党员”的“无职党员工作室”……常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莉表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围绕村居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民主协商、居家养老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服务形式创新等方面,力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常州路径与模式。
      机制创新,乡村“各显其能”,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着多样化的答案和实践。
      党建“领路”,“后进村”变“后劲村”。在2021年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李才良以高达96%的得票率当选为杏塘村村委会主任。从村干部年龄和文化结构上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李才良带领全村蹚出“发展新思路”。依托“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一期投资300余万元的“我在杏塘有分田”党建公益项目正式启动。通过部分承包、部分自营,打造集精品花卉种植、农耕田园认养、踏青垂钓休闲为一体的亲子度假休闲乐园。去年村集体收入近200万元,村民纷纷点赞:“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党群共建,让“三治融合”扎根乡俗,“融”进民心。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岑村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村干部正和村民共同讨论新一年的《告村民书》。《告村民书》会告知村民本年度民主自治重要事项,并将考核结果与“岑村村环保福利金”挂钩。在“三治融合”建设中,岑村村开起了“民生茶社”,建起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办起了“道德讲堂”,村民自主参与村庄长效管理建设意识显著提高。目前,常州共有10个******、53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从一种职业到一种风尚  打造基层治理“铁军”队伍

      从电影《桂香街》人物原型“小巷总理”许巧珍到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汤亚平,从“90后”全科社工李一丰到一家两代都坚守社工事业的马诗颖母女,在常州,社工从一种职业成为一种风尚。
      疫情期间,常州8547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平均连续作战34天,市民政局随即出台八项关爱措施,分批开出数百张《强制休息通知单》——基层治理“铁军”队伍是如何炼成的?
      “头雁带群雁”,常州先后培养3批本土助理社会工作督导师,翠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杨静是其中之一。经历了疫情防控“大考”、人口普查“统考”,杨静带领的16人社工团队迅速成长。杨静说:“下一步,我们将细分政务和居务两大业务板块,更有方向性地培养专业型社工。”
      从关注“人专不专业”到关注“事专不专业”的转变,则彰显着常州打造“铁军”队伍的诚意和远见。去年,常州市民政局出台了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和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两份清单”,要求建立工作事项准入制度。通过为基层减负,让社区工作者能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工作中。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回乡”不仅让年轻人找回了乡愁,更看到了“舞台”。“90后”硕士李欢毕业于社工专业,回到家乡金坛后成为了西溪村村民委员会中的一员:“处理矛盾纠纷时,也许一句乡音就能让双方心平气和接受调解。”

      2020年,常州公开招录158名社工,吸引1300余人报考,其中35岁以下的大学生超70%,社工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从“三社联动”到智慧赋能  实现社区服务城乡同步

      2020年,常州市被确定为全国居家社区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农村,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和在城市一样“触手可及”。
      如今,失能老人李凤珍在家就可以享受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护理服务。机构人员根据失能老人的感知感觉、精神状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评级,调整服务次数和时长。同时,社区还帮助李凤珍申请了武进区试点推行的长期护理险,极大减轻了老人的经济压力。龚家社区书记龚文忠说,社区入选区样本单位后,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营等方式,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三社联动”如何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近年来,常州民政部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近千个,投入资金2.5亿元。推动“草根队伍”向专业组织转变,进而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化。作为武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南夏墅街道成立了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给场地、给政策、给资金,孵化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预计到今年年底,乡镇枢纽型社会组织将实现全市覆盖。
      智慧赋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缩短到“最后一米”。抗疫初期,梧桐苑社区通过“AI+社区”智治平台,在无需大量人员接触的前提下,3天内完成社区1.2万名人员信息的排查摸底以及重点人员信息标记,迅速筑起看不见的“防疫网格”。梧桐苑社区党委书记孙云峰表示,除了便于管理外,“智治平台”还带来了经济收益。智慧停车库(棚)系统投入使用后,停车费收益从0元突破到250万元,这笔费用将“反哺”社区治理建设。
      解决问题从“拿锄头”到“喝杯茶”,村风愈发和睦;事务办理从“跑断腿”到“掌上办”,村居愈发便捷;周末休闲从“上城里”到“去乡下”,村貌愈发多姿;点滴变化,正是对常州乡村治理创新最有力的回答。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