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海门:“五治”融合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0/12/28 | 作者: | 文章来源:吴齐兵 蔡云彤

      南通市海门区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社区综合治理体系,攥指成拳、精准发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一、政治引领,让党的建设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1.织密组织网络。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居)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治理模式。目前,全区230个村全部建成支部建设规范工程合格党组织,其中21个村建成示范党组织。
      2.规范党小组建设。在村党总支(党委)领导下,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党小组。党小组长一般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对村(居)民小组内党员少于3名或村(居)民小组长不是党员的,和临近小组跨组设立党小组。目前,全区共设立村(居)民小组党小组8003个,其中跨组党小组28个,实现村(居)民小组党小组全覆盖,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农村社区治理末梢环节。
      3.发挥党小组作用。依托党员中心户,建“365党建服务点”,构建起村(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党组织架构,为农村社区治理注入“活的灵魂”。正余镇桥闸村去年为100个“共产党员户”授牌,今年疫情、文明创建期间,这些党员们冲在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法治保障,让懂法守法提升社区治理定力

      1.广泛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开展法制宣传周、“12.4”宪法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民法典》宣讲等主题宣传活动,加上墙绘、法制文化广场装饰等方式,不断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截止今年11月底,开展法治讲堂约3285次,参与人次突破15万。
      2.抓牢基层工作者法治理念。利用法律专业社工和法律行业社会组织,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基层工作者法制培训,确保村干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树牢“懂法用法”的法治理念,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增强法治意识、维护法治权威、强化制度执行,将法治观念贯穿农村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3.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建立警民联络机制,创新“警网”共治模式,培育“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发挥村(居)民小组长作用,做好村民的“老娘舅”,协调解决矛盾。截止今年11月底,全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8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6%。


三、德治教化,让精神文明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1.传承和谐家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传家训、立规、扬家风”、“寻访最美家庭”等活动,发挥家庭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成立家风研究协会,举办《家风正•党风端》廉政书画作品巡回展览、“廉政换届,廉洁家风”倡议签名、《廉洁有道·涵养家风》主题演讲等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传承和谐家风。
      2.培育文明村风。通过开展村规民约征集活动,利用墙绘、展板、村大喇叭等,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培育和谐文明的村风。目前已有“家文化”“善文化”“先贤文化”等特色村(居)民小组文化1635个。
      3.弘扬社会新风。建设完善道德讲堂、国学堂、村阅览室、文化展板等文化宣传阵地,每个城乡社区都设有图书馆。全区共举办送戏下乡、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682场,丰富了村(居)民文化生活。光华社区刘大妈高兴的说:“小时候看场文艺晚会,好几年都看不到。现在,我们每月在社区就能看一场文艺演出,这生活过的既充实,又富有!”


四、自治强基,让基层自治增强社区治理动力

      1.建立议事平台。在村(居)民小组设立村(居)民小组议事会,议事会议事长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成员由村(居)民推荐或选举产生,议事会一般不超过5人。议事会代表本组村(居)民对集体组织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开展议事协商,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
      2.强化制度约束。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完善“有事好商量”村务议事厅等协商制度建设,确保村(居)大事小事都经过协商、每一项决定都经过讨论决策。截止今年11月底,全区开展协商议事4510次,6万余人次参加协商议事。常乐镇颐生村为解决张謇故里小镇步行街改造提升先后召开“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12次。三星镇补南村为天补小学改扩建等民生实事问题共协商解决问题计234个。
      3.完善民主监督。切实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做到项目必公开、文件必上墙、公告必张贴。每年进行村干部民主评议,由村民代表对其打分,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落实“四议两公开”、党群议事“半月谈”、“三会治事”等议事载体,保障民主监督的实现。


五、智治支撑,让“互联网+”拓展社区治理能力

      1.做好便捷“微服务”。结合网格化管理,为村民提供现场便民服务、矛盾化解、治安防范、心理疏导、法治宣传等“微服务”,列出了标准化服务清单,明确网格员必须做到每季度每上门一次。2019年全区办理便民实事累计突破10万件。
      2.用好网格“微信群”。充分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在村民小组、村网格普遍建立“邻里微信群”,搭建起了村民和村民小组、村委会之间直接沟通交流的平台。三厂街道镇西村的王阿姨感慨:“我们出门务工,平时要回村办事情也不容易,只有过年回家能了解村里发生了什么。有了微信群,交流沟通就方便多了,村里的事务会在群内通知,连社保都可以在群里交。”
      3.加强智慧“微管控”。将社会保障等六大类41项事项纳入农村社区治理“一张网”,围绕手上配终端、线上强平台、面上建中心,把现代科技与网格化社区治理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问题零扩张”。(吴齐兵  蔡云彤)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