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宜兴市积极探索“社区带村”大党委管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10/19 | 作者: | 文章来源:本网
    拆迁安置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社区类型,处于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区间,有着其独特的阶段特征和治理需求。近年来,宜兴市以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拆迁安置社区治理的“社区带村”大党委管理新模式,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努力在组织体系、运作管理、任务职能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管理运营“一套班子”统筹。按照“地理就近、适度集中”的原则,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个拆迁安置社区党委,将街道范围内的行政村分别划归社区党委统一管理,社区党委统一负责拆迁安置社区包含所辖行政村的物业管理、卫生保洁、治安防范、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管理和服务。实行党委书记“一把手”负责制,社区     范围内所有事务由社区党委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支出包含所辖行政村的各类支出,均由社区党委书记“一支笔”审批。各行政村的书记进入社区党委领导班子,按照社区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管具体条线工作。
     经费保障“一次性”包干。拆迁安置社区经费保障由“供给制”调整为“补贴制”,在社区党委统一编制资金使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街道综合各个社区的规模、上年度财政决算等因素,确定对各社区当年的补贴额度,实行包干使用。社区所辖行政村根据各自在社区的安置面积,按比例向社区缴纳管理服务费。社区所有资产由街道委托社区进行经营管理,所得收入抵扣街道财政补贴。成立社区“财务工作站”,社区以及其所辖行政村和行政村股份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在社区党委领导下进行财务核算、审计和监督,定期公开财务使用情况。
    资源平台“一站式”整合。整合社区所辖区域的党员服务中心、村级活动场所、居民学校等平台资源,统一规划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统一配备卫生服务站、调解室、图书室、活动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以社区为单位,引导社区居民自主成立舞蹈队、腰鼓队、健身俱乐部等特色文体团队,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家庭文化系列特色文体活动。实行社区服务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带班值班制度,社区干部、行政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物业工作人员进驻窗口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开展民警进社区、城管进社区活动,充实社区服务力量。
    社区服务“一网式”覆盖。按照“就近管理、分片包干”的原则,兼顾社区居民原有的村组关系,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片区,由社区各行政村书记担任片区负责人,对片区内具体事务进行综合服务管理。在此基础上,以小区为单位,将每个片区细化为若干个管理网格,由原行政村村干部担任网格负责人,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管理员,并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区网格选配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居民议事代表,将社区事务分解到每个网格、社区信息定位到每个网格。每位网格员一本社情民意日志,每个片区一本网格管理台账,每位居民手中一张网格管理信息联系卡,社区每月召开一次网格民情评议会,每季度进行一次群众代表评议社工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网格联户评议网格管理员活动,每年年底开展一次居民集中评议社区活动。
    党员教育管理“一体化”推进。依托“社区——片区——网格”管理体系,社区党委一体化推进落实党员“统一活动日”制度,分层组织网格党小组学习和活动,从工作机制上较好地解决了拆迁安置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村党组织“管不到”、社区党组织“不好管”等问题。同时,立足拆迁安置社区实际,针对已纳入拆迁范围但房屋尚未实施拆迁的拆迁行政村党员,把其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各行政村,党员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全部纳入社区党委统一管理。在人口流动相对较大的片区及企业,创新设立定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岗,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普查登记工作队伍,强化流动党员管理。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