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滨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滨湖
全国百佳优秀社区工作法——水秀社区零距离工作法

发布时间:2019/7/1 | 作者: | 文章来源:
 

社区简介:

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水秀社区,地处无锡城西,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新村社区,2004年由四个居委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居民4800户、1.4万人。早在2005年,社区党委就面积大、人口多、建筑老等特点,创立了以组织渗透零距离、优质服务零距离、沟通互动零距离为核心的“零距离工作法”。近年来,“零距离工作法”得到不断深化,水秀社区作为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以“八法五化”机制为抓手,架起了社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零距离工作法”内容

一、八法:

1、网格覆盖到户法

1)“一模双网格”:架构全覆盖组织体系

“一模”:即一个工作模式。就是社区党委坚持把自身作为联系群众的第一纽带,形成社区“大党建”的工作模式。

“双网格”:即党群双层网格。就是在社区构建全覆盖的党组织网格和居民自治网格。

基层党建网格:构筑“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社区党建组织网格。根据住户就近原则和居民分布状况,将水秀社区划分为4个片区党支部、18个网格、46个楼栋党小组。

居民自治网格:构建“社区居委会——片区——楼栋”的居民自治网格。

2)“三级四负责”:明确党建目标责任制体系

推进组织设置与网格区域相融合,形成“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结构,落实“党委书记负责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片区、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四级负责制”,并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

2、资源整合定格法

1)“一好双强三培养”:建好社区带头人队伍

“一好双强”: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能带头、善组织、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三培养”:把志愿者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志愿者培养成党小组长,把骨干党小组长培养成党支部书记。

2)“两长四员”:落实居民楼栋管理队伍

“两长”:每个楼栋配备有党小组长、楼栋长。

“四员”:每个楼栋设置治安员、卫生员、文体员、物业管理员。

3)“三制三要求”: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三制”:完善社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三项制度。

党小组门栋组织制度:按照小区居民住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小组建立在门栋的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切实保障党员活动正常开展。

24小时党员责任制度:要求社区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履行党员的光荣使命。明确每个党员要就近联系三、五户居民,了解民情、解民之忧。

社区党员联系制度:一方面重视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和下岗待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让他们在社区中找到党组织这个“家”;另一方面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让在职党员在社区“安”好组织上的“家”,同时社区也与党员所在单位建立党员联系卡,定期交流,主动沟通情况。

“三要求”:根据社区内党员的不同情况,分成三大类,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要求在职党员:开展奉献服务双岗位活动,工作时间争当爱岗敬业先锋,业余时间争做为民服务模范。

要求离退休党员:开展设岗定职、志愿服务等活动,争做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模范。

要求下岗党员开展创业就业活动,争做自立自强的模范。

3、基层堡垒夯实法

(1)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同心十号”

把每月十号作为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作为普通党员、党员干部、党代表联系的重要纽带,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活动相结合,联系群众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服务群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统一活动日主要活动包括:开好三会一课,实行党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等。

(2)评先创优:星级特色党支部

评定标准:“星级党支部”共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次。各星级的评定标准逐级增高,五星党支部为最高。从组织建设、党内生活、党支部书记、工作机制、服务阵地、服务活动、党建经费、党建成效等方面,明确工作内容与标准。达到规定星级标准的,评定为相应的星级党支部。

4、社情民意详察法

1)“一看、二会、三本帐”:详察社情民意

一看:社区领导干部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到社区走一走,与居民聊一聊,了解社情民意。

二会:每天召开一次社区干部“短会”,及时互通信息;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集中梳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

三本帐:记好社区居民的“急、难、愁”一本帐、弱势群体一本帐和服务资源一本帐,为提供零距离服务打好基础。

2微心愿:小心愿,大梦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为主题。微心愿是指借助社区平台发表自己的个人心愿,每个人可以通过手写、微信等发布个人愿望,也可以认领其他人发布的愿望,发起人与认领人可以借助社区平台相互沟通,最终完成用户的微心愿。

5、民生服务共议法

1)“第一时间反应”的社区服务机制

多路直通:建好一个服务大厅,与2858联网,开通一个热线电话,设立一个意见箱,发放一张联系卡,及时掌握情况。

首问负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社区干部首问负责制。对急、难、怨等事项,承诺三天内有回音。

快速反应:健全社区服务队伍,公开服务项目和联系方式,对群众的需求做到第一时间反应,即时提供服务。

上门服务:有针对性地上门向有需求的居民宣传政策,办理服务事项。

错时便民: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轮值安排,将居民作息时间与社区服务时间有机衔接,延长社区服务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2)民生民事共商:

居民群众说事:在收集居民的意见和诉求方面探索更多的新形式,让居民多渠道说事提议题。社区干部“进楼道、转作风、连民心”,在民社互动中,主动问计问需于民。

多方恳谈理事:每月将收集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分类、汇总,由社区党委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通过多方恳谈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

(3)开放空间议事

民主自治议事: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监委会,督促党群议事会等居民自治议事组织根据恳谈后的初步建议,广泛征求意见后拟定解决问题的草案,社区党委适时牵头召开社区党群议事会,确定为民服务事项,并在社区公开栏内张榜公开,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责任落实办事:为民服务事项方案确定后,社区聘请法律、社会管理人员对拟实施方案审查把关,然后将方案提交居民代表会议,2/3以上通过后实施。社区及时落实承办事项,社区监委会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居民代表评事:对已经办结的事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社区居民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社区各项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4)多元服务“零距离”

多元化信息服务:建好“一平台、一网、一群、一话、二微(微博、微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智慧型公共服务:依托社区行政服务中心,采取“硬件共享、软件并用”方式,通过有形设施与无形网络互补联动,打造智慧型党群公共服务中心。

便捷化党员教育服务:配备党员连心卡,为社区党员提供多功能、网络化服务,推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

5)特需服务“零障碍”

老有所乐:从日常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关怀,让社区老人乐在其中。

少有所学:建立青少年绿色上网中心、数字化图书馆和社区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使青少年学有所获。

幼有所托:依托水秀幼儿园(省示范)的环境和师资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一流的幼托服务。

6)关爱帮扶“零缺失”

残有所助:设立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立健身康复室和阳光家园,配置相关器材,为残疾人提供帮助。

病有所医:利用社区卫生分站和水秀医院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卫生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做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

困有所济:深入困难群众,摸清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帮扶和救助。

党内关爱:建立人性化的党内关爱、帮扶机制,为社区的困难党员提供“信基金”帮扶,激发党员主体的内在动力。

6、社区单位共建法

1)坚持紧密联系: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坚持借助外力取得物力、才俩、智力支持。

3)坚持提供服务:为驻区单位提供养老、托幼等社会化服务。

7、公益志愿共融法

1)公益社区:善心同行

发展壮大“爱心银行”志愿者队伍,成立我是“善行人”志愿者社团,对社区的居民提供助残、助老、陪伴、宣传、环境保护、劝导、捐赠/劝募、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

建好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形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网格志愿服务工作站——楼栋志愿服务小组、特色志愿服务队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

彰显党员志愿服务作用依托党建活动阵地和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创新“一个党员一面旗”和“党员奉献日”主题活动,开展“党员责任区”、“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在你身边”、“义工爱心银行”等活动,显示服务型党组织特色。

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着力培育发展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辟助洁、助行、助学、助医等公益慈善岗位,重点开设“爱心车位”、“代买代办”、“助残救孤”、“爱心体检”等义工服务,创办多种特色品牌志愿者服务室,形成“爱心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志愿互助循环服务模式。

创新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形成快速反应与主动发现相结合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定向组织与应急招募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招募机制、分门别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

强化志愿服务激励考核制度:制定量化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以参加志愿服务的累计时间、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为考评依据,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和评价。依据志愿者服务情况评定一至五星级志愿者,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发社区群众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2)慈善天地:爱心超市

爱心不分模式 慈善爱心超市"集结爱传播爱"服务居民,爱心超市就像一个爱心银行,让爱心储蓄后,能够到爱心超市换购生活用品。爱心超市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汇聚爱心的平台,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可以通过参加公益劳动换取爱心积分,积到一定的分数后,就可以到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物品。社区低保户、困难户也可参加义务劳动获取相应积分,积分每分按1元兑换相应的爱心物品。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爱心超市会不定期向他们发放一些生活用品。

8、和谐家园营造法

1)乐在水秀:重大节庆活动

以民俗节庆吸引群众,每年春节举办“百家宴”,元宵节举办灯会,端午节举办情浓粽香,中秋节举办“团圆宴”,重阳节举办“敬老会”并形成惯例特色。

2)和在水秀:水秀“邻居节”

办好一个邻居节:组织居民走出家门,开展文艺表演、志愿服务,举办茶艺、种花养鸟、养老保健等各类交流会,加强沟通互助。

(3)墙门文化:特色院、楼栋

在社区范围内寻找特色楼栋、特色院,形成水秀墙门文化,每个墙门和楼栋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康健楼,顾名思义里面住的大都是老人,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夕阳楼,住了很多退休人员,大家发挥余热,帮困助贫等。

二、五化:

1、网格化——组织覆盖零距离

水秀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居民4830户、1.3万人。面对大型老社区的现状,社区党委着力抓好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夯实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一是提升组织设置科学程度。党委充分发挥532名党员资源优势,引入“蜂巢计划”,把208个楼道重新划分网格,建立9个片区党支部、68个楼栋党小组,融入两长四员“模块”,形成“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网格体系。二是提升网格管理水平。健全网格党小组学习交流、信息汇总、联系群众、志愿服务等制度,在每个楼栋张贴网格服务公示牌,发放《便民服务手册》,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三是提升网格服务能力。每个网格配备支部书记、片长和楼栋义工,负责社情民意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整合社区内教师、医生、律师、片区民警等资源,分类别组建了10支网格志愿服务团队。

2、智能化——沟通互动零距离

充分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便捷,以“三大系统”为依托,积极畅通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渠道。一是搭建社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一平台、一网、一群、一话、一微博”“五个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设温馨水秀微信公众号,搭建“群众说事、社区知事、共同议事”的便捷通道。二是打造“智慧”党群公共服务中心。采取“硬件共享、软件并用”方式,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打造开放式“智慧”党群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实施党员“e身份证”工程。为社区党员发放融合组织生活、联系群众、志愿服务等八项功能的“e身份证”——党员连心卡,强化信息化管理。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广大党员,还通过QQ和微信平台,相互交流学习并及时服务群众。

3、志愿化——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先导,引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一是强化为民服务工作机制。社区干部以“匠心、真心、爱心”践行“零距离服务”,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一本应知应会手册、一张干群连心卡、一本民情日志、一部‘说事’电话”的“14”工作机制,做到社区权限范围内的事立即办,涉及上级部门的事协调办、代替办。二是构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社区组建了由退休干部、教师等160多名党员组成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并形成了200多名社区义工队伍。社区义工队伍通过“义工爱心银行”、“博爱慈善画廊”等活动还在不断扩大。每天下午4时半交通高峰时刻,就会有一群志愿者来协助社区保安安排停车泊位,他们的行动可存入“义工爱心银行”,此后兑换社区服务。三是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党委邀请了10余位“专家名嘴”、“干部名嘴”和“小区名嘴”进社区宣讲,在楼道院落、公园凉亭定期都能看到宣讲团向党员、群众宣传讲解十八大精神,普及科普新知识。

4、联动化——多元共建零距离

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磁场”效应,力求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形成同向集聚、同心运转的“大组织”形态。一是引进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党委成立“益巢”引进金邻居社工之家、源沐心理咨询站、渊博浩渺书友协会等14家社会组织入园,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完善便民服务功能。依托辖区便民维修点、医疗服务站、教育阵地等,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网点,形成便民、利民、惠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三是牵手党建联盟共建。同共建单位华润燃气公司、嘉仕恒信医院、区交通运输局等组成党建联盟,以组团式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区住建局投入近20万元,解决老小区道路、绿化的燃眉之急;家乐福、明慈医院等一百多家单位捐资出物近10万元组建“义仓”扶贫帮困。

5、风尚化——人文关怀零距离

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依托,不断凝聚起共创美好家园的正能量。一是宣传好人好事塑水秀情怀。开展“最美水秀人”评选活动,挖掘“身边好事”23个,营造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被评为“无锡好人”的水秀居民刘莲为支教西部山区,用爱心谱写支教路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共鸣。二是弘扬正能量办好活动。社区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等活动,让党员亮出“金点子”、让居民显示“好身手”。举办“特色文化家庭”、“互助楼道”、“五好”居民等评比和“水秀好声音”、“爱心接力”等活动,培育了30余名“社区文化达人”,不断凝聚起正能量。三是创新品牌亮出水秀名片。不断完善邻里自治互助机制,建立了社区各类人才的民生智库;组建了社区理事会、委员会、互助小组;打造了“同心十号”、洁美大行动、智慧议事厅、平安365等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八大特色项目;形成了“绿色达人”黄仲珍工作室、“热心红娘”夏阿姨工作室等特色党员志愿者服务窗口,彰显了“人文水秀好风尚”。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