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政权
广陵区“四化”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0/1/14 | 作者: | 文章来源:

    2019年,扬州市广陵区多措并举,狠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启动了一批区级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试点,制定《广陵区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各试点村立足新形势新定位,主动转变工作思路,以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以扩大群众对村级事务有序参与为途径,深入推进了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系统化
    一是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提标工程。试点村注重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筑牢农村政治、思想、组织、工作主阵地,按照“5+x”标准化建设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设立全科社工服务台、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同时,李典镇新坝村等部分村对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环境也进行了提升,增设小区导视牌、倡导文明宣传标牌等。
    二是科学设置组织体系。试点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改革试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按照区域、产业和工作需要,村党总支对所属党支部重新进行了划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如湾头镇田庄村按照“一方隶属、村居共理”的党员管理新模式,根据党员居住地,将原有4个党支部优化整合为整合划分3个党支部,纳入党员107人,解决了党员集中难,管理难的问题,进一步合理规范组织构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三是增强党组织执行力。各试点村及时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悬挂横幅、更新宣传栏、发放给村民的一封信等方式进行推介,推动基层干部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如汤汪乡连运村两委提高政治站位,依托党建联盟阵地,结合两会、国庆、建党等重大节庆,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组织党员干部实地探访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元宵大“廉”欢文艺演出、“乡贤讲堂”、“党建联盟心连心,汤汪人民一家亲”等活动,在各类互动活动中提升基层党员党性,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以网格化为框架,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是聚焦队伍整合。科学划分基础网格,配齐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通过整合队伍充实专职网格员队伍,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以上专职网格员。同时选择党员骨干、社会组织成员、“五老”人员、和村级志愿者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如经济开发区五星村划分了3个网格,村组干部作为网格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作为网格员,深入农户开展“三力在心中,务实走基层”的常态化社情民意大走访大搜集活动,集民智,聚众力,促进干群和谐关系。
    二是聚焦信息化管理。强化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各试点村做到重点区域、关键部位技防监控设置全部到位,并成立一支安全巡逻、应急处置队伍。如沙头镇育新村投资数万元建立了视频会议技防系统,与沙头镇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联网,并且与沙头镇派出所合作,利用“雪亮工程”在村域内安装81个治安探头,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确保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是聚焦全科社工服务。把精细化城市治理的理念、方式落实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中,积极推行“网格+全科”服务模式,推动全科服务与全要素网格服务有机结合,让农村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下沉至网格,切实把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做到实处。曲江街道施井村组织2名“全科社工”赴苏南地区进行专题学习,熟练掌握“全科社工”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与人事构架等,并就社区购买社会服务、培育公益组织项目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民主自治为基石,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是深化基层民主协商。指导各试点村聚焦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的问题,完善协商议事制度、健立协商议事清单,健全协商议事流程,探索建立乡贤议事模式,拓展民情恳谈、民主听证、圆桌对话等协商新途径。湾头镇田庄村组织有威望的老支书、贤人、能人成立“先锋议事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使村民有话肯说,有话有路径说,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二是推进村务监委实体化运作。会同组织部门、农业农村等部门重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推动各试点村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重点,进一步规范监督主体、内容、权限和程序,防止村级小微权利的腐败问题,使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头桥镇南华村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建立工作例会,制定《村务监督流程图》、《村务监督事项清单》等一系列制度,强化村监委会履职能力。
    三是全面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指导试点村坚持以党务公开推动以财务为主的村务公开。按照“五务公开”原则,突出公开群众关心的内容,让群众想去看、看得懂、可监督,并在试点村推行了“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的“五议决策法”,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本可照,助推基层民主建设提质升级。

以三社联动为抓手,提升农村社会治理专业化
    一是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指导试点村培育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村级社会组织,均达到注册2个,备案3个以上的要求。多次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公益服务等专题培训,引导村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
    二是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各试点村一方面通过引进持证社工师的方式,提高基层队伍专业化水准,另一方面,鼓励、要求村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截至目前,8个试点村共有持证人员24名。如文峰街道文峰村通过“选、培、提”,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中社会工作师占比,提拔任用2名具备社工师资格的干部进党组织班子。
    三是完善“三社联动”项目化推进机制。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指导各试点村将符合农村社区治理实际和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沙头镇育新村对文明城市建设、文娱活动、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实施购买服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并强化购买服务的公开性、透明性、规范性、有效性,实行定期监督检查,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田婷)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