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泰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泰州
评话艺术与泰州

发布时间:2020/10/27 | 作者: | 文章来源:

说书艺术历来被分为评话与评弹两支,这是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古老曲艺品种。在封建社会里,说书艺人地位低下,因而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极少,直到明末,泰州出现了我国第一位杰出爱国主义评话大师柳敬亭后,才有了关于评话艺术的品评和著名评书艺人传略、轶事的载记以及文人墨客吟咏的有关诗词。

评话大师柳敬亭,曾投身于南明爱国将领左良玉麾下,在政治、军事上起过一定的作用。查阅(泰州志)关于柳敬亭的记载,说明当时泰州的说书业.已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柳敬亭正是在前辈艺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经努力而攀登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的。

柳敬亭为谋生而求艺,清吴伟业所写“柳敬亭传”中,说他因“耳剽久”,(意思是长久地听说书,他虽未投师而能掌握说书的技巧)。这说明泰州当时已盛行说书,否则柳敬亭就没有了“耳剽久”的可能。柳敬亭的成功是他并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反而是到处努力地求教于能人,他不耻下问,不懈追求,终于成为我国曲艺史上最早的、出类拔萃的、杰出的评话表演艺术家,当时,他在苏中、苏北、南京、镇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评话表演名家。

柳敬亭到了晚年,收了很多门徒,其中大部分为扬、泰两地人。清末民初,扬州说书名家,几乎与泰州的说书名家,互有各种承传关系,到解放前,艺人们收徒拜师,也还要先拜柳歌亭的牌位,奉柳敬亭为说书艺人的祖师爷。

从清代直至解放初期,说书这门艺术在泰州、扬州一带,很是繁荣。从事这行艺术活动的竟保持有上百人的队伍。自清康熙中期至道光,各地均无这方面的史料记录。至咸丰年间才见有记载。

下列是有关泰州说书的传承系统(凡名下划线者.均为泰州人;后面加√者为健在者);

一、评话类:

1.《三国》

a.任德成一孙玉良一顾玉田一徐寿田—陈效田—陈再田、花明(√)

b.李国辉一秦国珍一薛寿珍一吴寿彭—沈荫彭(√)

2.《水浒》

a.邓光斗—邓复堂—王玉堂—王少堂—王筱堂—王丽堂(√)、钱怀堂(√)

b.许异章一宋承堂—柏培章—孔袭章—孔令挥(√)、钱尔恒(√)

许异章一宋承堂—王金章一王少章一李佩章

3.《八窍珠》

黄汉章—黄又章

黄汉章—黄少章一黄俊章(√)

黄汉章—唐鸣章一程尔恒(√)(唐氏不光说“八窍珠”,也说“说唱包公案”)

二、评弹类

孔庆元(孔袭章之父)—董千元—李再元(书目:“飞龙传”)

周庭栋—周少庭—沈耀庭(周氏书目有“双剪发”、“珍珠塔”等)

周庭栋—周子栋—张国栋

陈建宁—沈耀庭(√)(道情:“白蛇传”)

由于说书艺人所说的书目,跟话本上的书目,只有大致相同的情节.原作经过艺人们的艺术加工(进行口语化、舞台艺术化,型体等方面的二度创作)后,方可拿到书台开讲,为大众服务。大部分传统书目,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靠艺人们的记忆力和一些家传题纲式的手抄本。徒弟学书.一般是靠听老师们的现场台书和演出后的口传心记,这类书段往往不受书本程式的局限,全凭老艺人们的兴之所致和情的充分发挥,以及一插连一场地不断丰富直至被磨炼成一部优秀的评话曲目。当然也有因为继承者受文化水平、天赋条件所限,本来是一部好书.到了他手上却因之大打折扣,甚至湮没。

以往,艺人们在书台上说书,常常会互相竞争,这也就造就了当年的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泰州籍评话艺人与扬州籍评话艺人曾有过相互抗衡,由于当时说书艺术曾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光泰州一带书场就有十数家之多。当初.书场一般是由饭店、酒楼兼营的。当饭店酒楼卖过早、中市后,离卖晚市还有一段时间,整个下午,店堂内空闲着,于是楼店的主人们,就以此充作说书的场所。泰州说书书场先后有十一家,它们是1.《海陵春》,在城北紫藤花架南;2.《富春》,今中百一店斜对街;3.《大东酒楼》,在城北东城河边;4.《饮香》,中百一店北侧;5.《功德林》,在坡子街上;6.《回春馆》,在原上真殿西;7.《斌园》,在原城中斌园巷内,今泰山商场身下;8.《一枝春》,现海陵区公安局对面;9.《连升园》在原城中街道办事处身下;10.《王家茶楼》,离迎江桥不远,此书场专做晚档;11.《亦东》在东城河边上,为《海陵春》老板宜兆葵的弟弟宜二所开,它存在的时间最短。

在过去,书场老板为争取听客,乃竞相聘请优秀评话艺人,其中,泰州的李佩章,因敢于采用泰州方言说书,且能博采众长,说表细腻坚实,用字准确,字字落实,表演生动.人物鲜明,在里下河一带曾独领**,与当时名家王少堂齐名。时有“上河王少堂,下河李佩章”之说,由他所说的一部《水浒》,从“武十回”、“宋十回”、“石十回”、“卢十回”,直至《后水浒》,他常常能在一个书场连演八个半月,场场响档,天天客满,创书坛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记录,是书场老板们争相竟聘的对象。

在另一个大类,泰州评弹艺人周少庭,以说表细腻,字正腔圆而驰誉评弹界。他说唱的书目有十一部之多:“双剪发”、“珍珠塔”、“白蛇传·、“倭红袍·、“落金扇”、“玉蜻蜓·、“双珠风”·、“二度梅”、“双金绽”、“三审刁刘氏”,他是评弹界艺人中书目最多的人物。只可惜解放初,政府未及抢录这些书目,他已病人膏盲,致使大部分书目失传。除周少庭以外,还有孔庆元等人的弹词,《飞龙传》等.也都各有特色,且自成一家。’

解放前,书场中收费是按茶杯收费的。每位听客进场以后,跑堂的(服务员)便给泡上一杯茶,以后就不停给加水.说书先生每天只说三段书,(大约两小时多一点),说到第二段快结束时,跑堂的便开始到每个听客前收听书费,票价大约相当现在的两个烧饼钱(也就一块钱左右),到了解放后改收每客伍分。此外,书场里也有站在场边上听白书的(不泡茶),这样的听众叫“听仙鹤书”的,他们往往听到要完未完的当口,看看时间差不多就拔脚离开书场,像仙鹤似地飞开,是属于不给钱的一族。倒是在场中客满时,这类“仙鹤族”往往被跑堂劝走。

解放后,政府很重视评话艺术,说书艺人被组织起来,传统书目得到了整理和出版,评话艺术也得以健康发展。只可惜文革期间,传统书目招禁,评话队伍被打散,转业的转业,改行的改行,直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评话艺术方才得到二次复兴。那时候,泰州文化馆书场、工人文化官书场、城中文化站、西仓文化站、城中五一菜场、大浦小学、老年活动中心等书场,都先后纷纷开办。着实地红火了一阵子。只是后来由于电视的普及,各种域外休闲、娱乐、舞厅、歌厅的出现,人们对文化娱乐的消费的观念有了新变化。书场乃逐渐萎缩,如今,在市区就只剩下一家老年活动中心书场了。

在新形势下,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评话艺术,正处于积极改革,创新书目,自我完善并奋力前进之中,很多艺人和由他们所创新的新书目,业已进入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且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唐婉欣 姚波)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