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泰州要闻
聚焦六大建设,推动多元共治
——泰州市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路径

发布时间:2020/9/29 | 作者: | 文章来源: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泰州市围绕“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和“六大建设”目标,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多元共治,系统推进,精准发力,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泰州名片”,靖江市新桥镇、姜堰区兴泰镇西陈庄村、兴化市昌荣镇安仁村、泰兴市滨江镇仁寿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和示范村;泰州市9个村获评江苏省传统村;姜堰区、靖江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区);姜堰区村务监督“三责一体”联督机制、靖江市新桥镇区块链赋能社区 “智”理新家园获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靖江市新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1511”模式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突出基层基础建设,建强火车头

      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泰州市农村社区建设评估标准(试行)》《泰州市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着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基层政府为主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居民为主体,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体系。精心组织和谋划新一届“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一村(社区)一策”要求,会同组织部门认真开展一次选情调查研判、一次班子考察研判、一次经济责任审计、调优一批村居设置等“四个一”活动,确保全市1690个村(居)实现选出“好班子、好路子、好风气”的目标。坚持“双强”导向,选准领头人,选优精选“一肩挑”人选,确保“一肩挑”“应挑尽挑”,并及时组织农村社区“两委”新任负责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断夯实农村社区基层基础。先后选派三批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和一批“公职人员回村任职干部”共760人,助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突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融合度

      按照最新区划调整方案,编制的《市区城市社区设置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18-2035)》文本以及短、中、长期建设方案,对包含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布局在内的边界划分、社区设置、综合服务中心落点等细节方面做到同步规划、及时调整、布局合理,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精准定位提供了规划引领。开展“一站三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融合建设,指导村(社区)搭建集党的建设、教育引导、文明实践、居民服务、社会公益、社区管理、创业富民为一体的“七大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了1196个“一站三中心”的功能融合,资源集聚,空间共享。制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年完成量30%、40%、30%的进度全面落实达标任务。通过省、市两级“以奖代补”项目引导,撬动地方财政投入,配足社区建设资金,重点消灭社区平台建设的“空白点”。自2016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投入2.63亿元对589个社区达标建设进行了专项补助。


突出民生服务建设,便捷生活圈

      在全省首创开展了以收集社区“微社情”、搭建社区“微平台”、开展社区“微整治”和提供社区“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微治理”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了200多个“微治理”项目,有效解决社区停车难、路况差、设施少、秩序乱等民生微需求,得到群众交口称赞。以“品牌提优,服务提质”双提升为导向,聚焦居民生活实际需求,精心打造“一社一品一特”服务项目,构建社区15分钟便捷生活服务圈,并通过以点带面、以赛促学,激发城乡社区创争品牌的热情和活力,推动全市社区服务品牌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四年来,在全市开展星级、十佳、优秀社区服务品牌评选活动,共评选产生星级品牌10个、十佳和优秀品牌90个,涌现出了“鲁班80365”、“滴滴服务站”、弘德志愿服务驿站、扶贫“爱心团”、“康师傅”管家、育凤园等一批农村社区服务品牌,在脱贫攻坚、服务三留守人员及特殊群体、带领群众创业奔小康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


突出治理能力建设,勾画同心圆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协商,凡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顶决策、关乎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务,原则上由村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牽头,组织村民协商解决,形成民主议事会、民情恳谈会、乡贤参事会、民情发言人等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形式。进一步拓展基层协商民主阵地,结合社区服务资源、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要素,建成睦邻点89个,营造了近邻胜远亲的良好人际关系。将社区“微协商”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坚持治理内容大家提、治理方式大家议、治理效果大家评,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大力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组织等,探索发展联合型、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全市有农村社会组织近3000多个,在推进乡村治理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海陵区城南街道新胜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被《新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并在全国村官大讲堂上作交流发言。编撰《泰州市乡村治理的创新与实践》,组织开展以“评示范村(居)促和谐,提升微自治精度;评优秀案例促创新,提升基层治理广度;评优秀规约促引导,提升乡风文明纯度”为主题的基层治理“三评三促三提升”系列活动,评选产生了43个示范村(居)和优秀案例,48个优秀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沉。


突出救助体系建设,筑牢兜底线

      出台《市区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市区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文件,基本形成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为主体,社会临时救助和其他专项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广泛开展“公益创投”等活动,培育扶持文体类、服务类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作用,不断满足村民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近两年,共投入33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了29个公益服务项目,连续5年实施“福彩慈善·助力社区”公益创投,为社会组织注入700余万元公益创投资金,扶持100多个社会组织,覆盖200多个社区,受益群众近8万人。以社会救助审批事项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只需提交“一证一书”(身份证和授权书)即可申请社会救助的做法,推进核对系统与多部门信息平台对接共享,建立基层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同时,进一步织密镇村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得到省民政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2019年,全市1037人享受单人保,未脱贫低收入人群中,纳入农村低保5356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485人,对不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支出型贫困对象627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突出微权规范建设,扎紧篱笆墙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管理,探索建立先审核再记账和会计委托代理等制度,实现村级财务“阳光操作”。出台《关于规范村级事务权力运行加强民主监督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四议两公开”等决策程序推行重大事项村民代表表决制,确保村级权力规范运行。制作村级事务权力运行基础清单及重点事务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印发手册,制作动漫播放等方式,不断扩大基层群众知晓度。结合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推广姜堰区村务监督委员会“三责一体”联督机制的先进做法,不断提升村务监督的实效性。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在公开栏传统公开的基础上,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开发阳光村务PC端及手机APP模块,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公开。按照每个季度不少于15%比例,组织各市(区)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专项督查,不断提升村级民主管理规范程度。全面推行村民直评村官和村干部勤廉指数测评,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执行力。(泰民基)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